最近整理药柜时翻出个老物件——爷爷留下的牛皮笔记本,泛黄的纸页上歪歪扭扭记着些药材名,突然瞥见"蜂房"二字,倒让我想起去年在皖南山区采药时遇到的怪事,当时跟着老药农王叔进山,他腰间别着个竹筒,里头嗡嗡作响,凑近看竟是一窝活蹦乱跳的黄蜂。
"小年轻别后退,这些可都是宝贝。"王叔笑着揭开谜底,原来在传统中药里,黄蜂全身都是宝:蜂毒能止痛,蜂蜡可疗疮,蜂巢更是止咳良药,最绝的是蜂针疗法,现在城里大医院都有这项目,却是从老祖宗的偏方里改良来的。
说起蜂毒入药,不得不提《本草纲目》里的记载,李时珍当年就发现黄蜂蜇人后"痛止肿消",特意用黄酒泡蜂房治风湿,现在科学验证了,蜂毒里含有的蜂毒肽、蜂毒明肽确实能消炎镇痛,前阵子邻居张大爷膝盖肿痛,用蜂房煮水熏洗半个月,竟比贴膏药管用。
蜂蜡的用处更接地气,记得小时候磕破膝盖,奶奶总从罐子里抠块黄蜡,放在粗布上加热融化,趁热敷在伤口,那股子蜂蜜味混着草木香,第二天结痂速度比酒精消毒快多了,现在药店卖的紫草膏,很多还是沿用古法用蜂蜡做基质。
最有趣的当属露蜂房,这可不是普通的马蜂窝,特指黄蜂弃置的空巢,老中医常拿它治咳嗽,特别是那种半夜咳得睡不着的虚喘,把晒干的蜂巢掰碎,和杏仁、川贝一起炖汤,据说能润肺益气,去年流感高发期,中药房的蜂房卖得比口罩还快。
不过别以为逮只黄蜂就能治病,中药材讲究"道地",就像藏红花非得西藏产的才正宗,安徽亳州的蜂房最出名,当地药农像养蚕似的管理蜂群,冬至前后收的蜂巢药效最好,新鲜蜂房要反复蒸晒,祛除杂质和重金属,才能入药。
现代研究给黄蜂正了名,蜂毒注射液成了类风湿患者的救星,蜂蜡做的口腔膜专治复发性口疮,最神奇的是蜂针疗法,医生用镊子夹着活黄蜂蜇穴位,两分钟取走,既能刺激经络又不会中毒,我亲眼见过针灸科的老师傅,手腕关节炎扎三次蜂针就好利索了。
当然也不是人人适用,过敏体质要慎用,孕妇和小孩得减量,前几年就有报道说有人擅自用野蜂蜇穴,结果送急诊的,就像人参吃错剂量也会流鼻血,中药讲究君臣佐使,黄蜂只是众多药材里的特殊兵种。
现在城里药店难得见到好蜂房,倒是某宝上卖得挺火,有次帮朋友代购,发现销量第一的店铺打着"野生蜂巢"旗号,月销过万,仔细看评价,有人说收到的是人工养殖的,还有人吐槽根本看不出蜂房结构,这才想起王叔的话:"好蜂房要认金边,薄如蝉翼透光亮,蜂窝六角密无缝。"
最近听说科研机构在培育医用黄蜂,像养蜜蜂似的规模化取毒,或许将来我们不用满山追黄蜂,在社区医院就能打到标准化蜂毒针,不过每次路过中药铺,看见玻璃罐里码放整齐的蜂房,总想起王叔那句话:"万物皆可入药,关键看你怎么用。"这大概就是中药的智慧吧,连让人害怕的黄蜂,到了行家手里都能变成救命的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