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一热,后台总有人留言说"吃坏肚子了怎么办",想起去年邻居王叔半夜敲我家门,捂着肚子直打滚,医院确诊细菌性痢疾,打完三天点滴还是蔫巴巴的,我给他煮了碗黄连汤,第二天就精神抖擞去上班了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老祖宗对付痢疾的真本事,这些中药可是经过千年验证的肠道守护神!
中医治痢疾的独到之处
很多小伙伴觉得拉肚子就是吃诺氟沙星,但其实中医看痢疾可讲究了,老中医常说"无湿不成痢",意思是拉肚子不只是细菌感染,更多是湿热瘀滞在肠道,就像下水道堵了污水横流,光杀菌不疏通怎么行?中药不仅能清热燥湿,还能修复肠粘膜,这才是治本的法子。
我认识的张大夫行医四十年,他治痢疾有个口诀:"红白相间辨寒热,里急后重调气血",拉脓血便偏红的是热痢,发白黏液多的属寒痢,腹痛想拉却拉不出的要调理气血,这种辨证施治的思路,比单纯止泻高明多了。
五大治痢奇兵大揭秘
-
黄连——痢疾界的急先锋 说起治痢疾,黄连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,记得我妈年轻时在纺织厂上班,夏天总闹肚子,她兜里常年备着黄连素片,这黄连所含的小檗碱,现在医学研究确实是天然抗菌剂,对痢疾杆菌、大肠杆菌都有抑制作用,不过要提醒大家,黄连极苦寒,脾胃虚寒的人吃了容易胃疼,最好搭配甘草煮水喝。
-
白头翁——专治阿米巴原虫 这名字听着怪,却是治痢良药,老家后山大片白头翁,春天开紫花像小灯笼,以前村里小孩拉"果酱便"(阿米巴痢疾),老人就会挖些白头翁根熬水,现代研究证实它含皂苷成分,对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有杀灭作用,不过孕妇要慎用,毕竟活血力度强。
-
秦皮——肠道收敛大师 上次带儿子爬山摘野果,回家又吐又拉,我用三棵针的树皮(也就是秦皮)煮水,加点红糖,小家伙居然说像饮料,秦皮里的鞣质能收敛止泻,特别适合拉得肛门火辣辣的情况,但注意便秘体质千万别碰,收敛过度反而加重便秘。
-
马齿苋——田间急救药 这菜市场常见的野菜可是宝,去年同学聚会,服务员小妹端菜时突然脸色煞白——急性肠炎犯了,我让她嚼了半把马齿苋,半小时后就缓过来了,它既能清热解毒,又能凉血止血,新鲜捣汁最见效,不过孕妇不能吃,滑胎风险要警惕。
-
鸦胆子——顽固痢疾终结者 这名字听着吓人,其实是裹着灰壳的棕色核仁,我爷爷当年用它治久痢,每次用龙眼肉包着吞,苦得眼泪直流,现在知道这招高明,鸦胆子油能直接作用于肠道溃疡面,不过千万记住:必须用外壳完整的,生食不超过5粒,过量会中毒!
老中医不会告诉你的用药窍门
① 热痢加铁苋菜:拉脓血便时,配上这个"止血草",效果翻倍 ② 寒痢配干姜:大便清稀像水一样,放两片干姜暖肠胃 ③ 腹痛加木香:肚子绞痛时,木香行气止痛特别灵 ④ 腹胀添厚朴:总感觉肚胀没拉完,厚朴下气除胀快
真实案例比说明书管用
前年小区保安队长吃烧烤啤酒搞成痢疾,在医院打了五天头孢还没好透,我给他开了个方子:黄连5g、木香6g、白芍10g,早晚两次,第三天他红光满面来值班室道谢,说"这回真见着中药的厉害了"。
还有个典型例子是办公室小刘,旅游吃海鲜回来腹泻一个月,西医说是肠易激综合征,我让他每天嚼10颗丁香,半个月后他兴冲冲汇报:"不但不拉了,连口臭都好了!"原来丁香不仅能温中降逆,还能杀幽门螺杆菌。
预防才是真功夫
治不如防,我奶奶活到92岁,靠的就是节气养生,立夏必煮马齿苋鸡蛋汤,端午门口挂艾草,入伏晒贯众当茶喝,这些土方法看着简单,却是几代人经验的结晶,平时多吃山药莲子粥,少吃冰镇西瓜,给肠道穿件"保暖衣",比吃药强百倍。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治痢虽好,但高烧不退、脱水严重时千万别硬扛,记得配合补盐液,必要时该用抗生素还得用,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加上现代医学,才是保护肠道的最佳组合拳!你家有没有祖传的止泻秘方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,说不定下一个民间高手就是你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