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就没断过,隔壁工位的小王裹着羽绒服还在打哆嗦:"明明穿这么多还是冷到骨头缝里..."老张头叼着烟斗慢悠悠说:"你们年轻人不懂,这时候就得喝几副驱寒的中药汤。"
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风寒自有一套,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五个居家常用的祛风散寒方子,这些方子都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的经典配伍,关键时候真能救急。
生姜红枣茶:厨房里的急救包 上次表姐家孩子半夜发烧,39度吓得要送医院,我让她赶紧切三片姜加红糖煮水,趁热给孩子泡脚,半小时后体温就降到38度,接着喂了半碗姜枣茶,天亮时就活蹦乱跳了,这个方子特别适合受寒初期,鼻塞流清涕的时候特别管用。
做法很简单:生姜5片(硬币大小)、红枣5颗掰开,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焖10分钟,重点要在滚烫时喝,喝完立刻钻进被窝发汗,注意别吹风,要是嫌辣可以加勺蜂蜜,但咳嗽痰多的人最好别加。
葱白豆豉汤:风寒咳嗽克星 记得去年流感季,楼下王奶奶给全楼邻居送葱白水,她家祖传的方子是用连须葱白3根、淡豆豉10克,煮成奶白色汤汁,每天喝两次,三天就能压住咳喘,这个方子对怕冷无汗、头痛鼻塞特别有效,尤其适合老人小孩。
煮的时候要先把葱白拍扁,豆豉提前泡软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咕嘟15分钟,临出锅撒点香菜末,要是手脚冰凉严重的,可以加两片甘草调和药性。
桂枝加葛根汤:办公室肩颈救星 现在年轻人整天对着电脑,空调房里坐久了肩膀像背冰块,我们部门秘方就是用桂枝9克、白芍9克、葛根12克,加点生姜红枣煮茶,这个方子既能驱寒又能舒缓筋脉,特别适合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。
有次摄影师小陈拍外景淋雨回来,脖子疼得不敢转头,喝了两天这个汤,配合热敷,第三天就能正常干活了,不过阴虚火旺的朋友要少喝,容易上火。
花椒艾叶泡脚包:寒从脚下退散 我妈每年立冬就开始囤艾草花椒,每晚睡前煮一大锅泡脚水,配方是艾叶30克、花椒15克、生姜5片,煮10分钟后兑温水,泡到小腿发红,擦干后马上穿袜子保暖,这个法子特别适合痛经宫寒的女生,坚持一个月会发现手脚不再像铁块。
经典麻黄汤:重症风寒终极方案 遇到高烧不退、浑身酸痛的情况,就得请出医圣张仲景的麻黄汤了,麻黄6克、桂枝6克、杏仁6克、炙甘草3克,这是千年验方,但千万注意,高血压患者和孕妇绝对不能用,普通人也只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。
去年春运火车站碰到个打工小哥,冻得脸色发青直打颤,我用保温杯给他冲了包藿香正气水应急,嘱咐他回家赶紧熬麻黄汤,后来他微信我说,喝完汤盖三床被子发汗,第二天就活过来了。
这些方子虽然好使,但有几个雷区千万别踩:
- 喝药期间忌生冷瓜果,相当于给寒气开后门
- 发汗要适度,大汗淋漓反而伤阳气
- 糖尿病人用红糖调味要谨慎
- 连续喝三天没改善必须看医生
平时预防更重要,分享几个小窍门:
- 每天搓后腰肾俞穴3分钟
- 出门前含片桂圆肉暖咽喉
- 围巾要捂严实特别是大椎穴
- 鞋垫里放艾草包除湿寒
说到底,祛风散寒就像修补城墙,既要挡住外来寒邪,又要清除体内积寒,这些流传千年的方子,关键时刻比抗生素还管用,建议大家把常用药材备在家里,毕竟风寒来得快,及时应对才能把伤害降到最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