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湖北黄冈的蕲春县,老一辈常说"靠山吃山"可不是虚话,这座被大别山环抱的"药圣故里",至今还藏着上百种野生中药材,前年跟着老药农王师傅进山采药,他随手掰断一株草茎,汁液竟能止血,这才让我真正见识到什么叫"山里都是宝"。
苍术:山崖上的"燥湿高手"
在蕲春北部的悬崖峭壁上,总能看到一丛丛像向日葵的植物,这就是道地药材苍术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专门记载过:"蕲术冠天下",清明时节进山,总能闻到空气里飘着特殊的辛香,那是苍术根茎晒干后特有的气味,当地人用它炖羊肉,既能去腥又能祛湿气,去年雨季我膝盖酸痛,王师傅给的苍术泡脚方子,三天就见效。
夏枯草:麦田里的"降压仙草"
五月麦收时节,蕲河两岸的荒田里开着紫色小花,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夏枯草,可是治疗高血压的良药,村里张婶每年都会采收晾晒,她说夏至前采的药效最好,过了时辰就"哑火",现在县城药店卖的夏枯草,包装上还印着"蕲春特产"字样,足见名气。
金银花:山涧边的"消炎圣品"
在仙人台景区的溪涧旁,总能看到缠绕在灌木上的金银花,这种既能观赏又能入药的植物,新鲜花朵泡茶能治咽喉肿痛,去年带外地朋友爬山,随手摘几朵泡水,大家都说比凉茶还管用,不过王师傅提醒,野生金银花要认准叶片对生、花蕾带毛的特征,别跟断肠草搞混了。
七叶一枝花:毒蛇克星的"重楼"秘密
在三角山徒步时,向导特意指认了岩缝里的七叶一枝花,这种外形奇特的草药,根部制成"重楼"能解毒消肿,有次村民被蛇咬,就是用新鲜叶片捣碎敷伤口,不过现在野生数量稀少,县政府已经在保护区限制采挖了。
鱼腥草:湿地里的"天然抗生素"
漕河湿地的芦苇荡里,总能看到心形叶片的鱼腥草,揉碎叶子确实带着鱼腥味,但晒干后就是消炎利器,本地人喜欢凉拌吃嫩茎,说是能预防感冒,我在诊所见医生开方子,鲜用治肺炎,干品治尿路感染,用处多得很。
艾草:端午门楣上的"百日红"
每到端午,蕲春家家户户门楣都挂艾草,这种满山遍野的菊科植物,却是妇科良药,李时珍在老家时就记录过用蕲艾制成的"艾绒",现在县里建了艾草产业园,把野生艾驯化种植,做出的艾条畅销全国。
半夏:毒与药并存的"生死牌"
在赤东湖边的阴湿处,常能发现拳头大的块茎植物,这就是有名的半夏,生品有毒需炮制,却是止咳化痰的要药,老辈人教过辨别口诀:"圆珠形,麻斑点,根须少,质坚实",现在野生半夏被列为保护植物,药店多是栽培品。
虎杖:溪边斑竹的"活血将军"
在蕲河源头的竹林里,长着带紫红斑的茎秆植物,这种虎杖能活血散瘀,新鲜根茎泡酒外擦治跌打损伤,有次见王师傅采收,他特意保留根部带芽的部分,说这样来年还能再长,现在年轻人进山采药,都要跟着他学这套"可持续采集"的规矩。
商陆:误食会中毒的"土人参"
在向桥乡的荒坡上,总能看到高大的商陆植株,虽然根茎形似人参,但含有皂苷毒素,不过经过九蒸九晒炮制后,却是利水消肿的好药,村里老人都知道,采收时要戴手套,绝对不可生食。
寻骨风:藤蔓里的"风湿克星"
在桐梓温泉附近的密林中,常能发现攀援的草质藤本,这种叫寻骨风的植物,晒干煎汤能治风湿骨痛,有次遇到采药的老周,他正用特制竹刀剥取藤茎,他说新鲜藤汁滴在关节处能发热,但必须配伍其他药材才安全。
走在蕲春的山路上,就像翻开本立体《本草纲目》,不过现在进山采药可不能随心所欲,县里划了生态保护区,很多珍稀药材都列入重点监控,去年开始,林业局还给野生药源区装上了监控摄像头,王师傅说,他们这代采药人最清楚"留得青山在"的道理,现在都带头种驯化药材了。
要是你想寻访这些山中药宝,最好找个晴天跟着老药农进山,记得穿长袖防虫,带竹篓装货,最重要的是——认准专家编的《蕲春中草药图鉴》,毕竟有些植物看着相似,药效却天差地别,就像李时珍在家乡写的那句:"识得千般草,方为一味医",这话放在今天依然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