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让人揪心,隔壁工位的小王已经咳了半个月,西药吃了不少却总反复,直到老中医给他开了个"润肺套餐"才见好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药箱里,藏着不少对付咳嗽的宝贝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位止咳化痰的"高手"。
川贝母:润肺界的"温柔杀手" 说起止咳化痰,川贝母绝对是当红明星,这个长得像小贝壳的药材,性凉味甘,最擅长对付燥咳无痰的毛病,记得去年我妈秋燥咳嗽,我给她炖了川贝雪梨汤,把川贝碾成粉塞进梨肚里蒸熟,连着吃三天,喉咙就像抹了层蜂蜜似的滋润,不过要提醒的是,川贝适合干咳少痰的情况,要是痰多色黄得像浓鼻涕,可能就不太对症了。
陈皮:厨房里的化痰专家 别小看晒干的橘子皮,经过九制十八烘的陈皮可是化痰圣手,我们广东同事家里必备翻白草+陈皮煮水,说是能化解黄稠痰液,上次亲眼看见她抓了一把陈皮扔进保温杯,闷出的茶汤带着柑橘清香,喝下去胸口顿时松快许多,不过新鲜橘子皮可不能代替,必须要是存放三年以上的才算合格陈皮。
桔梗:咽喉部的"清道夫" 这种开着蓝紫色小花的植物,根部含有特殊皂苷成分,就像给呼吸道做大扫除,记得小时候感冒咳嗽,奶奶总会去药店配些桔梗,和着蜂蜜泡水喝,那微微发苦的味道虽然特别,但喝完半小时后,总感觉喉咙里的痰松动了,咳起来也顺畅许多,现在才知道,桔梗不仅能化痰,还能促进排脓,难怪古人称它为"舟楫之剂"。
罗汉果:糖尿病患者的止咳恩物 这个桂林特产的葫芦状果实,简直是天然代糖,上星期拜访糖尿病叔叔家,发现他咳嗽时就用罗汉果掰碎泡茶,金黄的茶汤喝着甘甜,却没有升糖烦恼,中医说它能清热润肺,特别适合烟酒过度引起的咽干咳嗽,不过要注意,罗汉果性凉,脾胃虚寒的人最好搭配姜片一起煮。
前胡:风寒风热都能用的"调和派" 比起前面几位"偏科生",前胡就像个全能选手,不管是空调吹多的寒咳,还是上火引起的热咳,它都能应付,朋友家孩子换季必咳,老中医就开前胡配紫苏叶,煮出来的药汤带着淡淡的茴香气息,孩子也不抗拒,现代研究显示,前胡含有的挥发油确实能镇静咳嗽中枢,算是中西医都认可的止咳良药。
枇杷花:会呼吸的止咳茶 在四川出差时发现的宝藏,当地老人用枇杷花晒干存玻璃罐,咳嗽时抓一把冲泡,相比果肉,花朵更少糖分更适合长期饮用,我自己试过加冰糖腌渍,两周后开封时,那股清冽的花香混着蜜甜,泡水喝确实能缓解晨起时的干痒咳嗽,不过新鲜枇杷花不好找,某宝上有熏硫磺的要注意辨别。
款冬花:专治半夜咳醒的救星 这个顶着绒毛的小花,可是治疗夜咳的法宝,邻居张叔每到冬天就咳得睡不着,后来中医给他开了款冬花蜜炙的方子,把款冬花拌蜂蜜蒸透,睡前含服两片,据说能镇住凌晨三四点的剧烈咳嗽,查资料发现,《本经》里早有记载它"主咳逆上气善喘",果然是千年验证的智慧。
百部:慢性咳嗽的克星 对于超过三周的顽固性咳嗽,老中医常推荐百部,这味药看着普通,却是润肺杀虫的双料冠军,记得姑妈去年莫名咳嗽三个月,西医查不出原因,转用百部煎水送服大蒜素,居然两周就见效,现代药理分析,百部碱确实有抗结核杆菌的作用,难怪古代用来治"肺痨"。
冬瓜仁:被忽略的化痰奇兵 菜市场常见的冬瓜,其实籽也是良药,去年装修吸进太多粉尘,喉咙整天有异物感,老师傅教我用冬瓜仁炒黄研末,每天早晚冲服,那种带着淡淡瓜子香的粉末,喝下去居然能裹挟着痰液排出,后来查古籍才明白,《千金方》里早就用它治疗"胸膈痰饮",真是便宜又管用。
杏仁:分清南北再下嘴 南杏仁甜润养肺,北杏仁苦泄降气,这可是中医界的基础知识,表妹怀孕咳嗽不敢乱吃药,每天嚼几颗甜杏仁,既能补充蛋白质又能润燥,但苦杏仁含有氰苷,必须煮熟透才能破坏毒性,建议家庭使用直接买药房炮制过的苦杏仁霜,安全又方便保存。
最后提醒大家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同样是咳嗽,寒热虚实各有不同,像川贝就不适合痰湿重的人,罗汉果脾虚者要慎用,如果咳嗽超过两周不见好,或者伴随发烧胸痛,千万别硬扛,该看医生还得去看,平时可以用这些中药材做些食疗方,但真生病时还是要听专业医师的,毕竟老祖宗留下的智慧,既要传承更要科学使用,这样才能让中药真正造福千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