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部中药材,止咳杀虫的千年良方

一归堂 2025-04-26 科普健康 1605 0
A⁺AA⁻

说起中草药里的"多面手",百部这味药可真是藏着大智慧,在浙南山区采药的老药农常说:"认得百步草,咳嗽不用恼",这句顺口溜里就藏着百部最拿手的本事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既能润肺止咳又能杀虫灭虱的神奇药材。

山野里的止咳圣手 百部最早见于《名医别录》,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"草根出身",春天刚冒芽时,老药农们就会背着竹篓进山,专找那些藤蔓缠绕的灌木丛,百部的根长得像人参娃娃,不过浑身带着褶皱,晒干后断面会露出黄白色纹路,老行家捏着根茎一闻,那股特有的辛香气息就是正宗野生百部的身份证。

在浙江桐庐的中药房,经常能看到些老主顾拿着CT片来抓药,原来现在人久咳不愈,西医查不出毛病时,老中医往往会开剂"百部饮",这土法子看着简单,把百部切片煮水,配上雪梨皮、川贝母,专治那种半夜咳得睡不着的燥咳,有位出租车师傅就说过,他当年咳了三个月,西药当糖豆吃都没用,结果喝了半个月百部汤,夜里终于能睡安稳觉了。

古籍里的杀虫妙招 要说百部最神奇的本事,还得数它的杀虫功效。《本草纲目》里记着个有意思的例子:古时候和尚头上长虱子,又不好明说,就用百部煎水洗头,这招传到民间,演变成端午节洗百部澡的习俗,既祛痱子又防蚊虫,现在药店里卖的百部酊,其实就是把生药泡在酒精里,对付头虱跳蚤一绝,比那些化学药剂温和多了。

前些年我们村有个养鸡场闹鸡瘟,兽医开的药不管用,急得老板团团转,后来还是村里老中医支招,在鸡饲料里拌百部粉,没想到真把寄生虫压下去了,这事传开后,周边养殖场都备着百部当预防药,可见古人说的"百部杀虫"真不是吹牛。

厨房里的养生密码 别看百部是药材,其实它早就悄悄进了老百姓的厨房,在福建闽南地区,冬至熬四物汤时要放几片百部,说是能润肺暖胃,广东人煲老火汤更讲究,猪肺杏仁汤里加百部,专门对付雾霾天引发的喉咙痒,去年我去义乌采访,发现当地餐馆流行"百部炖鹧鸪",食客都说吃了嗓子清爽,看来药食同源的道理一点都不假。

不过要提醒大伙,鲜百部直接煮水喝可不行,得经过炮制才能入口,老药工教过我个小窍门:蜂蜜腌百部,把蒸过的药粉拌上蜂糖,封存半个月,每天含一小块,比吃喉糖还管用,这种土方子在戏曲界流传最广,好多角儿吊嗓子前都要来上一块。

现代研究的意外收获 最近科研所对百部做了成分分析,发现里面含有百部碱、甾体皂苷这些活性物质,最有意思的是,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发现,百部提取物对某些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,这不稀奇,早年非典时期就有老中医开百部预防方子,现在日本汉方药厂还把百部做成漱口水,专门针对花粉症引起的咽喉不适。

不过话说回来,再好的药也不能瞎折腾,前几年网上传"生吃百部治咳嗽",结果有人吃出中毒症状,这就像人参虽好,但吃多了也上火一样,百部毕竟带毒性,必须遵医嘱使用,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像熬中药那样文火慢煎,让有效成分充分释放,同时破坏有毒物质。

藏在乡间的致富经 这两年中药材行情看涨,百部成了山里人的"金疙瘩",在云南怒江州,傈僳族老乡种百部发了家,他们用有机种植法,模仿野生环境搭架子让藤蔓攀爬,收药商最爱这种仿野生百部,根条粗壮药效足,听说今年鲜货价格涨到每公斤80元,亩产好的能挣两万多,可比种玉米划算多了。

不过专家也提醒,野生百部越来越稀罕,挖的时候要留根让它发芽,有些地方搞林下套种,在杉木林里间作百部,既保护生态又提高收益,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路子,才是中药材产业的长远之计。

从《神农本草经》到现代实验室,百部这味药走过两千多年风雨,依然在百姓生活中发挥着作用,它既是老中医手里的止咳良药,也是农家院里的经济作物,更是连接古今的智慧纽带,下次您要是嗓子不舒服,不妨去正规药店问问这味"草根神药",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