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祖宗传下来的法子真灵啊!"原来老人被疝气折磨了大半辈子,两个拳头大的包块时常在小腹鼓起,疼得直冒冷汗,去医院医生说要动手术,可老人家怕开刀,宁愿忍着,没想到用了半年中药调理,现在竟然能帮着带孙子了。
要说这老年疝气,还真是不少见,就像老房子年久失修,墙皮脱落露个洞,肚子里的脏器顺着薄弱处钻出来,年轻人肌肉紧实还能兜住,上了年纪肌肉松了,打个喷嚏、便秘使劲都可能鼓出包,西医除了手术就是戴疝气带,可很多老人一听要开刀就打怵,这时候中医倒显出优势来了。
老辈人常说"疝气皆因寒气凝",这话真不假,我认识位陈大夫,专治这毛病二十多年,他给病人开的方子里总少不了几味祛寒的猛药,比如炮姜、小茴香、肉桂这些,有个六十多岁的张大爷,左边小腹鼓包像馒头,疼得整宿睡不着,陈大夫给他开了改良版的"暖肝煎",当归、枸杞子各15克,茯苓、乌药各10克,再加3片生姜,每天当茶水喝,连着喝了两个月,那鼓包居然慢慢缩回去了。
不过光靠内服还不够,外敷才是绝活,记得去年冬天,我们小区王奶奶用艾叶+粗盐炒热装布袋里,每天睡前敷在鼓包处二十分钟,这法子看着土,效果可不赖,艾叶温经散寒,粗盐吸湿发热,双重作用下气血活络了,肿块自然就软了,但要特别注意温度,别烫出水泡来。
食补更是天天要做的功课,陈大夫总叮嘱病人多吃"三籽"——韭菜籽、菟丝子、荔枝核,特别是荔枝核煮黄酒,把十颗荔枝核捶碎,泡在半碗黄酒里蒸半小时,每天喝一小盅,这方子听着奇怪,却是活血化瘀的经典配伍,还有个懒人法,直接买茴香当零食嚼,那股辛香之气最能温养下焦。
日常保养比吃药还重要,教大家个简单动作:站着的时候脚跟抬起,用力收缩肛门,保持五秒再放松,每天早晚各做三十次,就像给腹部肌肉做体操,千万别小看这动作,坚持三个月,核心力量增强,疝气想发作都难,还有要忌口,冰镇西瓜、生鱼片这些寒凉食物碰不得,不然就像往伤口上撒冰碴子。
当然也不是所有人吃中药都能好,上个月隔壁单元李师傅鼓包卡住了,疼得脸色煞白,还是赶紧送医院急诊,所以说该手术时别硬扛,但平时调养得当,确实能让很多老人免挨一刀,现在中医院都有专门的疝气门诊,把脉看舌苔后调配专属药方,比自己乱试偏方靠谱多了。
最后提醒各位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同病不同方,文中提到的药材剂量只是参考,具体还得找专业医师开方,家里老人要是有这毛病,不妨双管齐下,西药控制急性症状,中药调理根本,再配合适度锻炼,说不定哪天鼓包就悄悄消失了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