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传承,玉竹中药世家的养生秘笈大公开!

一归堂 2025-04-26 科普健康 1607 0
A⁺AA⁻

最近总听街坊说"身体不舒服就找玉竹堂",我揣着好奇心溜达进这条老巷子,青砖墙上落着层薄灰,木牌匾上"玉竹中药世家"六个字被摸得发亮,推开门时铜铃轻响,药香混着陈皮味扑面而来,柜台后白发老人正在称药材,秤砣起落间透着股稳当劲儿。

"小姑娘哪里不舒服?"老人抬眼打量我,手里当归片簌簌落进戥子,我愣了下才反应过来,这大概就是玉竹堂第三代传人李守仁大夫,他手边紫砂壶冒着热气,墙上挂的"妙手仁心"锦旗倒是新崭崭的。

"..就是想看看你们家到底有啥秘诀。"我挠挠头,目光扫过满墙的药材柜,蝉蜕像星星似的缀在桑白皮里,石斛捆成小把,最显眼的是玻璃罐里泡着的玉竹,根根透亮如白玉,李大夫笑起来眼角堆起皱纹:"祖上从挑药担子走街串巷开始,到如今整整128年,秘诀就仨字——不糊弄。"

他掀开后院木门,阳光漏进晾晒场,竹匾里躺着刚炮制好的黄芪,旁边土灶上砂锅咕嘟作响。"这是今早现采的鲜玉竹,得趁着露水重九蒸九晒。"小学徒正往陶坛里码药材,手指被染得黄灿灿,墙角摞着泛黄的《本草纲目》,书页间夹着祖传的手抄本,蝇头小楷记着"玉竹配枸杞明目,搭麦冬润燥"。

"您看这玉竹切片,"李大夫拈起片半透明的药材,"普通商家切得厚,我们讲究薄如蝉翼。"他带我穿过迷宫似的药材库,檀木柜里分装着四年生的人参须、云南的田七、长白山的野山参,最底层铁盒锁着的,是抗战时期祖辈埋在家里桂花树下的老参,现在只剩三根须子,倒成了镇店之宝。

正说着,隔壁王婶抱着发烧的孙子冲进来,李大夫抓把淡竹叶煮水,指尖在孩子掌心推几下,转头从冰柜取出个蜡封的陶罐:"这是用玉竹汁熬的雪梨膏,每天早晚挖两勺。"我凑近看那膏体晶莹,能照见瓶底刻着的"光绪廿三年"字样。

"现在年轻人总说中医慢,"李大夫边写药方边叹气,"当年非典时期,我们连夜熬制的玉屏风散救了多少快递小哥。"他拉开手机相册,照片里防护服上贴着"玉竹堂"三个字,药锅在帐篷里冒着热气,最新的照片是直播截图,他家闺女穿着汉服讲"玉竹乌鸡汤的二十四节气搭配",点赞刷到八十多万。

临走时李大夫塞给我包甘草梅,玻璃纸里还裹着张食疗方,转过巷口我拆开尝,酸甜滋味在舌尖化开,突然想起他说的话:"老祖宗留下的东西,守得住才叫本事。"回头看那扇雕花木窗,春阳正斜斜地漏进来,照得"玉竹中药世家"的牌匾金晃晃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