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邻居家张姐愁得不行,她家八个月的娃嘴里长了层白膜,去医院看了说是鹅口疮,开了制霉菌素捈嘴,可这药一停就反复,孩子哭得撕心裂肺,当妈的心疼得直掉眼泪,其实这种反复发作的口腔问题,咱们老祖宗早就有应对的法子,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怎么用中药调理鹅口疮,大人小孩都适用!
先说说这鹅口疮到底是咋回事,西医叫它白色念珠菌感染,说白了就是真菌在口腔里扎了根,小孩子为啥容易中招?要么是奶瓶没消毒彻底,要么长期用抗生素伤了菌群平衡,成年人要是反复得,多半是身体正气不足,就像房子漏雨,霉菌自然就在墙角疯长。
我认识位退休的老中医,他治这病有绝招,他说西药好比拿扫帚扫地,中药却是要把房子修补好,给小孩开方讲究"轻灵",常用黄连1克、金银花3克、藿香2克,像泡茶似的煮5分钟,注意黄连一定不能多,不然苦得孩子直咧嘴,大人剂量可以加倍,再加点茯苓、白术健脾祛湿。
去年我表嫂家闺女就是这个情况,小姑娘一岁半,嘴里白花花一片,吃饭总哭闹,老大夫让她把药汁抹在乳头上,喂奶时让孩子自然吮吸,这才三天,白膜就开始褪,关键是停药后没再犯,老中医说这叫"以乳传药",既治病又不伤娃胃口。
这里头大有门道,黄连能清热燥湿,就像给口腔做大扫除;金银花清热解毒,专门对付真菌;藿香芳香化浊,把闷在嘴里的湿气全赶跑,更妙的是这些药都不伤脾胃,不像西药杀菌时把有益菌也杀了个七七八八。
成人治疗要复杂些,有个出租车司机老王,整天饥一顿饱一顿,得了鹅口疮三个月反反复复,老中医给他开的方子里加了砂仁、芡实,还让他用薄荷叶泡水漱口,为啥?他长期熬夜伤阴,胃火又旺,得先调理整体,果然吃了半个月中药,嘴里那层"白霜"消得干干净净。
除了内服,外治法门道更多,记得用棉签蘸碘伏轻轻擦白斑?错!这就好比浇汽油灭火,正确做法是用野菊花5克、丁香3克,开水冲泡后放温,每天给孩子漱三五次,野菊花凉血解毒,丁香温中降逆,两者搭配既不刺激又能有效抑菌。
预防复发才是关键,老中医教我个土方法:每天早上嚼两粒花椒,让麻味在口腔多停留会儿,花椒看似普通,却是天然的抗菌剂,还能温补脾阳,有位中学老师就这么坚持了半年,十年没再犯过这毛病。
饮食上更要留意,牛奶煮沸后那层奶皮一定要撇干净,这是滋生真菌的温床,母乳喂养前要用湿毛巾擦净乳头,别偷懒用消毒湿巾,那些化学残留反而伤皮肤,添加辅食的孩子,南瓜小米粥要常喝,既能健脾又能修复口腔黏膜。
说到底,鹅口疮不是单纯的"嗓子发炎",而是身体在报警,小孩反复发病,多半积食久了生内热;大人总不好,十有八九是熬夜伤阴加上压力大,去年有位白领连续加班后得了这病,老中医让她早晚含服生津丸,配合穴位按摩,两周就断根了。
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打着"中药"旗号的喷剂,大家要擦亮眼睛,真正的中药调理讲究辨证施治,同个病症在不同人身上方子可能差很多,就像同样感冒,有人需要发汗,有人得先清热,治鹅口疮也得看舌苔,白腻的侧重祛湿,发红的就要滋阴。
最后提醒一句,中药见效没那么快,但胜在治本,一般小孩连用三天就能看到改善,大人可能需要一周,千万别见好就收,巩固治疗很重要,就像修补屋顶,宁可多晒两天太阳,也别刚不漏雨就收工,毕竟这病折腾起来,大人小孩都没好日子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