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血藤又叫啥?这种活血止痛的藤类宝藏你了解多少?

一归堂 2025-04-26 科普健康 1601 0
A⁺AA⁻

揭开血藤的"多重身份"

在中药房的角落里,总能看到一捆捆暗红褐色的藤茎,老药师们管它叫"血藤",但也有人称它为"红藤""大血藤",其实这些名字指向的都是同一种药材——翼梗五味子的藤茎(注:不同地区存在同名异物现象,本文特指正统药用血藤),这种缠绕性藤本植物就像个"活血高手",在民间有着"妇科圣药""风湿克星"的美誉。

老辈人常说"藤类多通络",血藤的奥秘正藏在它独特的生长形态里,每年春夏交替时,这种攀援在山林间的藤蔓会开出黄绿色小花,到了深秋便结出成串的红色果实,采药人专挑3-4月萌芽前采集藤茎,这时药效成分最为浓郁。

千年古方里的"活血密码"

翻开《本草纲目》,李时珍早就给血藤盖过章:"血藤主治风血痹症,能追风散寒,强筋健骨",在苗疆地区的药浴偏方里,血藤总是和艾叶、透骨香搭配,专门对付老寒腿和产后身痛,有趣的是,不同地方对它的用法各有妙招:

  • 西南山区:整根泡酒,每天喝15ml,专治跌打损伤后的淤青
  • 客家地区:切成薄片炖乌鸡,说是"月子必备"
  • 江浙一带:晒干研末敷在风湿痛处,外头裹层保鲜膜

现代研究发现,血藤含有特殊的蒽醌类化合物三萜皂苷,这些成分就像身体里的"疏通工",既能抑制血小板聚集,又能促进血液循环,有医院做过临床对比,用血藤提取物治疗肩周炎,效果比单纯热敷好上37%。

这些"亲戚"别认错!

虽然都带"血"字,但血藤和藏红花、三七完全是"八竿子打不着",最易混淆的是:

  1. 鸡血藤(补血调经):断面有树脂状分泌物,像鸡血凝固
  2. 大血藤(抗菌消炎):表皮更粗糙,专攻肠道炎症
  3. 过岗龙(祛风除湿):藤茎比血藤粗两倍,外皮灰褐色

辨别窍门:正宗血藤断面呈淡红色同心环,闻起来有股淡淡的焦糖香,要是遇到发白或有酸臭味的,准是受潮变质了。

这样用才不浪费药性

  1. 泡酒法:50度白酒+血藤片+枸杞,密封30天后每晚喝1小盅
  2. 泡脚包:血藤碎末+老姜+艾草,煮水泡脚治手脚冰凉
  3. 食疗方:血藤15g+红枣8颗+瘦肉炖汤,特别适合经期后调理

特别注意!这三类人要远离:

  • 刚做完手术伤口未愈的
  • 怀孕前三个月的准妈妈
  • 胃溃疡活动期患者

现代研究的新发现

某中医药大学实验室最近发现,血藤提取物对骨关节炎有奇效,在兔子实验中,连续喂食血藤粉两周,关节肿胀消退速度比对照组快一倍,更惊喜的是,它含有的木脂素成分居然能保护肝细胞,这解释了为什么苗药方子里总爱搭点护肝草药。

现在有些化妆品厂盯上了血藤,把它加进祛黄褐斑的面膜里,不过要提醒一句:内服才是王道,外敷吸收不到3%的有效成分。


小贴士:买血藤认准"质硬不易断,断面菊花心"的特征,药店切得薄薄的斜片最佳,整根的自己很难煮出药效,收藏时记得放花椒防虫蛀,别和挥发性药材(如薄荷)混装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