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肚子胀气、吃饭没胃口?稍微吃点凉的就拉肚子?照镜子发现嘴巴周围总是长痘?这些小毛病八成和脾胃有关!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智慧里,脾胃可是"后天之本",今天就给大家唠唠那些能让肠胃乖乖听话的中药宝贝。
脾胃差的人都有这些表现 很多小伙伴不知道自己脾胃虚,其实身体早就在报警了,比如早上起床嘴里有黏糊糊的感觉,舌苔厚得像霜打的似的;吃完饭就像揣了个石头在肚子里,半天消不下去;稍微吹点风就打喷嚏流鼻涕,抵抗力差得不行,最明显的就是上厕所,要么便秘要么腹泻,马桶里的残留物还总冲不干净。
厨房里就藏着养胃高手 别以为中药都是苦兮兮的汤药,咱们厨房里常见的食材就是最好的调养品,山药绝对是健脾界的扛把子,它含有的淀粉酶能帮着分解食物,蒸着吃煮粥都合适,白扁豆更是夏季必备,炒着吃脆生生的,煮汤喝还能祛湿气,要是嫌麻烦,每天抓把炒过的山楂片泡水喝,酸酸甜甜还能消食化积。
药店能买到的经典中成药 说到正经调理,这几个名字可得记牢了,参苓白术散就像是脾胃的烘干机,特别适合吃完饭就犯困、大便不成形的朋友,香砂六君丸专治"吃饱了撑着",肚子里咕噜响还老放屁的时候来两粒特别管用,保和丸简直就是节日聚餐救星,大鱼大肉后嚼几颗,第二天不会顶着黑眼圈后悔。
中药材的正确打开方式 很多人买回家的药材都放陈了,其实茯苓打成粉掺在面粉里能做养生馒头,陈皮切丝炒菜提鲜效果一流,煮四神汤时可以加个猪肚,既能补气血又不腻歪,记住黄芪炖鸡别超过半小时,不然有效成分都熬没了,最关键的是坚持,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不行。
避开这些坑才能真见效 有人听说芡实好就天天当饭吃,结果便秘找上门,还有人把党参当人参泡酒,喝得上火流鼻血,其实脾胃调理讲究润物细无声,急不得也猛不得,像黄连这种苦寒的药,没有专业指导千万别乱吃,搞不好反而伤胃,最好找个靠谱的中医师,根据自己的体质配伍药材。
生活细节比吃药更重要 光靠吃药就像给破轮胎打气,边补边漏可不行,吃饭时要像个小学生,细嚼慢咽至少30下,睡前三小时坚决不碰零食,特别是冰西瓜、奶茶这些脾胃杀手,每天揉腹五分钟,顺着肠道走向画圈圈,比吃多少药都管用,心情郁闷的时候去公园踩踩石子路,脚底穴位多刺激刺激也好。
不同体质的调养秘诀 胖人多痰湿,适合加点荷叶、薏苡仁;瘦人多阴虚,麦冬、石斛泡水最相宜,经常熬夜的打工人,铁皮石斛汁比咖啡更提神还不伤胃,坐办公室的白领,抽屉里备点陈皮山楂球,嘴馋时嚼两颗,老年人消化差,小米锅巴拌山药泥比钙片好吸收多了。
四季调养各有侧重 春天湿气重,炒米茶配上砂仁最祛湿;夏天暑热伤气,乌梅冰糖水替代冷饮;秋天干燥易便秘,松子仁拌酸奶润肠通便;冬天进补别急着吃肉,先拿白萝卜炖牛腩开开胃,跟着节气走,脾胃才能年年安康。
最后提醒一句,再好的中药也不是仙丹,贵在坚持,就像养花要慢慢浇水施肥,咱们的脾胃也得细心呵护三个月以上才能见成效,要是吃了两周药感觉没变化,别着急换方子,可能是时候没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