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后台总有网友私信问"文术是啥?""长什么样?"今天就带大家走进这种藏在深山里的祛湿妙药,翻遍手机相册找到去年在皖南拍的文术原植物照片,没想到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根茎,竟是中医调理脾胃的常用药。
山野里的"鸡爪参" 第一次见到文术本尊是在新安江畔的药材基地,这种学名叫"苍术"的菊科植物,在民间常被称作"文术",老药农说它像鸡爪一样的根茎最地道,当时正值秋收,挖出来的根条还沾着新鲜泥土,在阳光下能看见表面布满细密的须根痕,像极了老树根的皱纹。
千年祛湿智慧 翻开《本草纲目》,李时珍特意标注"苍术气味雄厚,能彻上彻下,燥湿发汗",在浙江桐庐的中药铺里,我见过老师傅处理文术:切片后还要用米泔水浸泡,说是能缓和药性,现在药店里卖的多是经过麸炒的制文术,焦黄色的表皮透着淡淡药香。
识药三板斧
- 看外形:正宗文术像皱巴巴的鸡爪子,断面有"朱砂点"(油室),闻着有特异香气,假货常用茅苍术或关苍术冒充,但香气淡得多。
- 试质地:好的文术质坚实,折断时断面呈黄白色或灰白色,放嘴里嚼会有黏牙感,劣质品可能发柴甚至空心。
- 辨产地:安徽、湖北产的"北苍术"质量最佳,我们拍的那组照片就是在歙县深山采的野生种。
厨房里的养生智慧 上个月去武当山,发现道观里常用文术炖肉,当地老人教我个土方子:春天湿气重时,用文术10克加茯苓15克,和猪骨一起煲汤,连喝三天感觉整个人都清爽了,不过要注意,阴虚火旺的人要慎用,就像炒菜时不能放太多八角一样。
镜头下的本草故事 为了拍这组照片,背着单反钻过不少山林,印象最深的是在黄山脚下,遇见位采药三十年的大爷,他教了个诀窍:清明前后挖的文术药效最好,这时候根条饱满,香气也最浓,说着从竹篓里掏出块带着晨露的鲜货,放在手心还冒着热气。
现代研究新发现 别以为文术只是老古董,现代研究发现它含有苍术素、挥发油等成分,不仅能调节肠胃功能,还有抗菌消炎的作用,有次在药科所参观,研究员正在做苍术提取物抑制流感病毒的实验,没想到这味古方药材还能玩出新花样。
保存有门道 家里存文术要特别注意防潮,最好用密封罐装着,放几包干燥剂,去年在杭州胡庆余堂看到个老手艺——用荷叶包裹文术片,既能防虫又不影响药效,这种传统智慧真是让人叹服。
真假辨别小剧场 上周陪朋友去药材市场,亲眼见到不良商家用硫磺熏过的"美白版"文术,记住这几个鉴别点:天然文术表面灰棕色,断面黄白;熏过的会泛酸味,颜色死白,就像选苹果要看有没有蜡光,好药材也该保留本来面目。
文化冷知识 知道吗?"文术"这名字来自宋代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,古人认为它"善文经之湿邪",所以取了这个文雅的名字,在徽州古村落,至今还流传着端午挂苍术驱邪的习俗,说是能赶走"五月毒"。
拍摄花絮 分享个拍照小技巧:想要拍出文术的质感,上午九点光线最合适,那次在药材基地,露珠还没晒干时拍出的根须特写,绒毛都根根分明,用微距镜头对准断面,那些朱砂点就像星星点点的琥珀,美得让人舍不得删片。
压箱底的干货:某次拜访国医大师,老先生教了个简单自测法——舌苔厚腻、大便黏马桶时,用文术5克泡茶喝,不过千万别过量,有次我贪杯喝了浓茶,结果半夜渴醒,这威力可比普洱茶猛多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