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天整理爷爷留下的药匣子,翻出个油纸包着的干花片,紫红色的花瓣像蝴蝶翅膀似的,凑近闻还有股蜂蜜混着阳光的香气,正琢磨这是啥宝贝,隔壁开中药店的王叔路过瞧见,一拍大腿:"这可是咱们太行山的老祖宗传下来的'七彩祥云片'啊!"
这名字听着玄乎,其实说的就是野生山桃花的花蕊切片,要论辈分,它比《本草纲目》还早两百年就出现在民间药典里,您可别小看这些皱巴巴的小花瓣,当年慈禧太后养颜的玉容散里,头一味就是这"祥云片"。
要说这花片的来历,得从我们村后山的云雾涧说起,每年清明前后,崖壁上会冒出一簇簇粉白相间的野山桃,采药人腰系麻绳吊在半空,专挑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摘,这时候的花瓣最嫩,拿铜锅文火烘到半干,再用手搓成薄如蝉翼的片儿,晒足三个日头的太阳,原本雪白的花瓣就会染上七彩虹晕,像天边飘来的祥云,这才有了"七彩祥云片"的雅号。
别看现在满大街都是烘干的玫瑰花茶,真正懂行的老中医还是认准这种手工花片,去年省城拍卖会上,五十年份的祥云片拍出八万块的高价,据说泡开的瞬间,水面会浮起七层渐变色的光晕,跟古画里走出来的似的。
王叔给我看过他收的老货,八十年代的铝箔袋里装着暗紫色花片,泡水后果然层层晕染开来,他说辨别真假有个笨法子:真品入杯即沉底,仿冒的浮在水面打转,那些机器烘干的花瓣,香味像烤饼干,哪有手工揉制的带着山雾露水的灵气?
这些年倒是发现个新鲜吃法,镇上奶茶店推出"祥云冰咖",杯底铺满晶莹的花片,倒进冷萃咖啡瞬间化作淡粉色星云,年轻人图个新鲜,却不知老辈人拿它治咳嗽的本事,遇上喉咙痒得像过电,抓两片泡温水,加勺蜂蜜,比含十颗润喉糖都管用。
前阵子故宫办中医药展览,展柜里那双龙戏珠纹的锡罐,装的就是慈禧当年用的祥云片,解说员说这种花片遇热释放的挥发油,能疏通淤堵的肺经,现在医学院做实验,发现里面含有特殊活性酶,难怪古人用来调理气色。
不过要碰上下雨天采的湿花片,可得小心存放,去年邻居张婶不懂规矩,把受潮的花片塞进冰箱,结果串味串得整个冷藏室都是怪香,后来还是按古法用石灰瓮吸潮,才保住那批药材。
最绝的是村里刘老爷子,八十岁还能爬树采花,他总念叨:"祥云片要带三分山岚气才算数,机器烘的没魂儿。"去年他孙子搞了个恒温烘箱,老爷子愣是不用,守着土灶台续柴火,说来也怪,新设备烘出来的花片,泡开后总少那抹霓虹光影。
如今药房里卖的祥云片越来越规整,真空包装印着保质期,反倒让人想起小时候,王叔家屋檐下挂满晾花片的竹匾,风吹过叮叮当当响,落下细碎的彩色花瓣雨,那份带着草木呼吸的药香,才是大山写给人间的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