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,你上次炖肉放的是桂皮还是桂心啊?" "不都一样吗?反正都是那个香香的树皮。" 这样的对话是不是很熟悉?其实很多人包括入行多年的中药师,都容易把桂心和桂皮搞混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对"孪生兄弟"的真面目,看完这篇保准你能成为朋友圈里的中药小达人!
出身名门却命运不同 要说这俩货的身世,得从它们的"老祖宗"肉桂树说起,这种原产于福建、广东的常绿乔木,可是浑身都是宝,树皮经过加工后分成了两大阵营:外层粗厚的叫桂皮,内层细腻的叫桂心,就像橘子分橘络和橘瓣似的。
不过别以为只是厚度不同这么简单,桂皮就像是个糙汉子,表面粗糙带皱纹,颜色深褐偏灰,掰开能看见明显的纤维层,而桂心绝对是精致girl,表面光滑细腻,颜色淡棕红,断面像丝绸般油润,老药工教了我个绝招:拿手搓搓,桂皮会掉渣渣,桂心却越搓越油亮。
厨房与药房的分工大会 别看都是肉桂家族的,但工作岗位完全不同,桂皮就是厨房里的劳动模范,炖肉卤菜全靠它撑场子,记得去年做卤牛肉时,我特意抓了把桂皮,那香味顺着门缝往外钻,邻居都来敲门问煮啥呢。
桂心可就娇贵多了,专挑中药铺的C位,前两天感冒咳嗽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桂心,说是要取它"温中散寒"的本事,有意思的是,同样重量的桂心价格能比桂皮贵出三成,这大概就是"芯"动的价格吧!
化学成分里的大学问 别小看这层表皮的差距,里面的化学成分玩出了花样,桂皮含的肉桂醛就像浓妆艳抹的香水,味道冲得很,而桂心的挥发油更像个精致的香囊,香气清幽绵长。
我专门做过实验:同样泡茶,桂皮三分钟就辣得冒汗,桂心泡半天才慢慢回甘,这就像吃辣椒和品红酒的区别,一个刺激直接,一个悠长回味,难怪《本草纲目》里说桂心"治心腹寒气",而桂皮只字未提药效。
千年药典里的名分之争 翻遍医书典籍,桂心才是正儿八经的药材,李时珍老爷子写《本草纲目》时,明确把"桂心"单独列出来,说它"入心脾经,温补命门",反倒是桂皮,更多时候在菜谱里露脸。
不过民间常有高手在,我老家有位做卤味的老师傅,神神秘秘地跟我说:他们行家反而爱用桂心吊汤,说是这样卤出来的肉"透骨香",看来实践出真知这话不假,现在很多五星级酒店的大厨都开始讲究这个了。
火眼金睛辨真假 现在市面上鱼龙混杂,教大家几个绝招:
- 看断面:桂心红棕油润,桂皮灰白带纹
- 闻气味:桂心清香持久,桂皮冲鼻刺辣
- 泡热水:桂心汤色金黄透亮,桂皮浑浊发白
- 尝味道:桂心甜辣适中,桂皮麻舌明显
上个月陪老妈买调料,摊主硬把桂皮当桂心卖,我当场掰断点火烧,桂心立马飘出蜂蜜香,桂皮却呛得人直咳嗽,老板见势不妙,赶紧赔笑说"姑娘好见识"。
使用禁忌大揭秘 虽说都是温里药,但用法大有讲究,孕妇千万别碰这俩家伙,去年诊所就接了个乱喝桂心汤导致见红的孕妇,体热上火的朋友也要远离,我闺蜜有次火锅放多了桂皮,第二天嘴角起泡疼得直咧嘴。
存储时更要注意,桂心得用铁盒密封,放冰箱能存两年;桂皮随便装布袋挂阴凉处,半年就开,有次我把桂心当桂皮存在食品架,结果三个月就串味报废,白白损失了好几百。
现代研究的新发现 最近看到份科研报告挺有意思:桂心提取物对胃溃疡有保护作用,而桂皮在这方面表现平平,倒是在抗氧化测试中,桂皮的多酚含量反而更高,看来老祖宗说的"入药选桂心,调味用桂皮"确实有道理。
不过最让我震惊的是,某化妆品公司居然用桂心做精油原料,试用了他们的样品,那股温暖甘甜的气息,确实比化学香精舒服多了,这波操作算是给传统药材找到了新出路。
说到底,桂心和桂皮就像咖啡和茶,各有各的精彩,下次炖汤要是抓错了,可能就从药膳变卤水了,记住这个口诀:"外层调味内层药,粗细深浅各不同",保证你从此告别选择困难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