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川区玄参中药收购背后的致富经

一归堂 2025-04-26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老张,今年你家玄参亩产又破千斤了吧?"村口小卖部前,王会计叼着旱烟杆,眼巴巴盯着刚卸货的三轮车,车斗里堆着黑褐色的玄参根块,还沾着新鲜泥土,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药香,这样的场景,在南川区金山镇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。

山沟里的"黑金"生意 要说南川玄参的缘分,得从九十年代说起,当时药贩老李走村串户收药材,发现这里家家户户种的玄参个头匀称、断面乌黑发亮。"这可是上等的'川玄参'!"他拍着大腿惊呼,消息传开,浙江、安徽的药商连夜赶来,把收购价从每公斤3块提到了8块。

如今走进金山镇,水泥路两边晒满了玄参,52岁的陈大姐边翻晒药材边算账:"去年种了6亩,毛收入18万,比外出打工强多了。"她随手捡起块玄参,指甲掐出深色汁液,"瞧这油性,药厂最爱收这样的。"

藏在深山的产业链 别以为种玄参简单,农技站王站长掀开衣襟,露出胸前的"玄参种植示意图":"清明前后下种,行距30公分,株距20公分......"老庄稼把式们听得直吧唧嘴,有人掏出笔记本记要点,镇里每年组织三次培训,从选种到防虫,连怎么判断采收时机都教。

收购环节更是暗藏门道,药材贩子老周摸出手机展示:"现在都用测水仪,含水量超15%就要扣秤。"他指着院里码成小山的玄参说:"上午收的鲜货,下午就进烘干房,温度控制在60度,烘太猛药效流失,太慢容易发霉。"

药商眼里的"晴雨表" 在南川中药材交易市场,老赵的档口挂着当日牌价:"统货18.5,一级品22.8",他每天要接几十个电话,除了本地农户,还有周边区县的药商打听行情。"玄参价格就像过山车,"他比划着,"前年干旱减产,价格飙到30多,去年供过于求又跌下来。"

不过最近市场有点反常,往常都是药贩下乡收,现在却不断有外地客商直接开车到田间地头。"这是要抢源头货啊!"做了二十年中间商的老吴皱着眉,"听说安徽那边在搞什么'订单农业',直接和农户签保底收购协议。"

新玩法搅动老行当 年轻人返乡确实带来新气象,9后大学生小林搞起了直播带货,手机镜头对准晾晒场:"家人们看这个断面,菊花心明显,药典标准一等品!"一场下来能卖出半吨货,更绝的是他开发的"玄参茶",把切片烘干的药材装进时尚罐子,在电商平台月销过万。

镇政府也没闲着,去年投资建了中药材检测中心,农残重金属超标的一律拦下,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透露:"正在和太极集团谈合作,要是能纳入GAP基地,咱们玄参就能卖上更好的价钱。"

藏在地里的致富密码 看着满载玄参的货车驶向远方,不禁想起二十年前那个改变命运的场景,当年跟着老李学收药的小伙子,如今成了收购站老板;曾经偷偷记药贩报价的少年,现在开着检测室,这片黑色根须承载的,何止是药香?

夕阳西下,陈大姐家的院坝又热闹起来,明天有重庆的大客户要来收50吨干货,她正指挥家人分拣分级。"把带须根的挑出来单独装,"她叮嘱道,"城里人讲究,这些要做养生药膳的。"晚风掠过晾晒架,玄参片相互碰撞发出清脆声响,像极了钞票摩擦的沙沙声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