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吃花生要搓掉红皮吗?"这个问题可把老中医们急坏了,您知道吗?被我们当废料扔掉的花生红外衣,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可是正儿八经的中药材,李时珍给它取了个雅致的名字——"花生衣"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藏在花生堆里的养生宝藏。
被丢掉的"补血圣品" 前些天看邻居王奶奶在阳台晒花生,红彤彤的花生衣铺满竹匾特别显眼,闲聊时才知道,她专门托乡下亲戚收带衣的花生,每天抓一把当零嘴吃。"这可是老辈传下来的补血方子",王奶奶神秘地说,中医讲究"以形补形",这层薄薄的红衣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网,入药能收敛止血,对女性经期调理特别管用。
厨房里的中药铺 别小看这层红外衣,它可是个"全能选手",早上煮小米粥时撒一把,既能增加顺滑口感,又能补益心脾;打豆浆时丢几粒带衣花生,乳白的豆浆立刻染上淡粉色,喝起来带着谷物的甜香,最绝的是五红汤配方:红枣、红豆、红皮花生、红糖加枸杞,熬出的汤水艳得像晚霞,坐月子的媳妇喝了直夸暖胃。
现代研究的意外发现 省中医院的张教授去年在社区讲座上透露了个新发现:花生红衣里的白藜芦醇含量比葡萄皮还高!这种抗氧化物质可是血管的清道夫,他们实验室用小白鼠做过实验,连续三周喂红衣花生粉,血栓形成时间延长了40%,不过教授特别强调,这可不是让大家猛吃花生,毕竟油脂含量摆在那里。
老一辈的智慧密码 想起小时候在中药铺打工的经历,总看见抓药师傅特意把花生衣挑出来,后来查古籍才明白,《药性考》里早有记载:"花生衣甘涩,性平,止血散瘀",村里老人常说"花生全身都是宝",果仁补蛋白,红衣止出血,连花生壳煮水都能降血压,现在超市里卖的"补血花生奶",其实就是把花生衣磨碎加进去的。
食用禁忌要记牢 别看红衣好处多,吃错了也出问题,上周诊所来了位大哥,运动扭伤后喝半个月花生衣汤,结果淤青越来越重,原来红衣的收敛作用会加重瘀血,外伤初期千万别碰,还有人把降压药和大量花生衣一起吃,结果头晕恶心——鞣酸遇到金属离子会产生反应,这点要特别注意。
保存有妙招 新鲜花生衣容易发霉,老辈人教了个土方法:把花生衣平铺在竹筛上,阴干后装进玻璃瓶,扔几粒花椒防虫,现在超市卖的花生衣粉虽然方便,但行家都知道,当年新收的红衣药效最好,陈年的会发潮结块,效果大打折扣。
古今中外的碰撞 西方营养学最近也盯上这层红衣,美国某大学研究发现,每天30克带衣花生能提升8%的血红蛋白指数,不过他们做成了巧克力涂层的零食,倒把中医强调的"小火慢炖"原则抛在脑后,咱们祖辈留下的隔水蒸、瓦罐炖才是正道,急火快炒只会破坏有效成分。
辨别真假有门道 市场上开始出现染色花生衣,老主顾教我个诀窍:真红衣泡水后水是淡琥珀色,假的会掉色成玫红色,用手搓搓看,天然红衣会起绒,染过的摸起来发硬,最保险还是买带壳花生自己剥,新鲜的红衣应该完整包裹果仁,如果轻易脱落八成不新鲜。
四季吃法各不同 春天适合搭配红枣煮茶,夏天用薄荷叶泡水解暑,秋天和梨子炖盅润燥,冬天煮羊肉汤时撒一把,最近流行的花旗参红衣饮就挺聪明:西洋参片配红衣花生,既补气又养血,特别适合熬夜族,不过孕妇要少吃,红衣的活血作用可能引起胎动不安。
厨房药典小课堂 最后分享个实用偏方:流鼻血时用红衣花生衣3克,加半勺红糖冲开水,晾温后慢慢喝下,月经量多的女性朋友,可以在经期第三天开始喝红衣乌鸡汤,记得把鸡油撇干净,小孩子消化不良引起的便血,用红衣炒焦研末冲服,效果比西药温和多了。
下次看到花生米别再急着剥红衣了,这层不起眼的"外衣"可是大自然馈赠的养生法宝,不过记得要适量食用,每天一小把就够了,毕竟再好的东西贪嘴也会适得其反,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中药铺总弥漫着淡淡的花生香,这份来自土地的馈赠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