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被闺蜜拉着聊备孕的事儿,她家老大是闺女,现在二胎特别想要个小子,前天晚上我俩蹲在小区楼下乘凉,她神秘兮兮掏出手机:"姐,你看这个中药方子,隔壁王婶子说喝了就能怀男娃!"
要说这生男生女的讲究,从我奶奶那辈就流传着各种偏方,我们胡同里张家媳妇当年连喝三个月"送子茶",结果真生了大胖小子,不过这些年总有人争论,这些土方子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?今天咱们就来唠唠那些口口相传的"怀儿子秘籍"。
那些年街坊们试过的"玄机方"
前楼刘大姐当年找熟人开的药方我还见过,据她说主要就是这几样:黄芪30克、党参20克、肉苁蓉15克,配上枸杞子炖乌鸡,每周喝两次,连喝两个月,最有意思的是抓药时还得掐着农历日历,非要挑带"阳"的日子去抓药。
同事小李更绝,婆婆特意从老家弄来"雄黄酒"配方,说是每天早晚抿一小口能"调阳气",不过被医院产科主任撞见后狠狠训了顿,说雄黄含有砷元素,吃多了要出人命的。
现在网上流传最广的方子倒是温和许多,常见药材有:
- 当归10克(补血)
- 川芎6克(活血)
- 阿胶8克(补气)
- 再加点海马干(说要"壮阳") 每天当茶饮,据说能创造"碱性体质"利于Y精子存活,不过问过中医同学,他说体质酸碱性是伪科学概念,人体血液pH值恒定在7.35-7.45之间,哪是几副药能改变的?
老中医不会告诉你的秘密
上周陪老妈看中医时,诊室门口摆着本《孕育宝典》,随手翻到"子嗣调理篇",上面写着: "男子精壮则XY旺,女子血足则子宫暖" 意思是想生男孩,关键在男方精子活力,女方体质倒次要,这话跟西医说的"染色体决定论"倒是不谋而合。
有个细节特别注意:真正有效的古方讲究"天时地利人和",比如春分前后要喝益母草膏,立秋时节该炖阿胶羹,冬至那天必须吃当归生姜羊肉汤,时辰上还有讲究,听说要在卯时(早上5-7点)煎药,借着阳气上升的势头。
过来人的真实经历
我家对门陈阿姨年轻时连续喝了三年"转胎药",结果头两胎都是闺女,第三胎停药后反而生了儿子,现在天天逗孙子玩:"看来老天爷早有安排!"
表嫂去年信了某直播卖的"龙凤丸",花大价钱买进口海马磨粉,结果吃到第三个月例假都不来了,去医院检查是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,这事告诉我们,偏方不是大力丸,身体底子才是根本。
反倒是公司前台小妹妹,每天用艾叶泡脚坚持半年,配合叶酸维生素,今年真得了个小王子,问她秘诀,人家笑着说:"可能就图个心理安慰吧。"
专家想说又不敢说的话
省中医院退休的李大夫私下跟我们透底:"那些号称包生男的方子,99%是江湖骗子,中药调理的是整体孕育环境,就像给种子松土施肥,哪能精准控制开花结果?"
他建议真想调理身体的,不如老老实实做到三点:
- 提前3个月戒掉冰饮冷食
- 每天快走半小时活气血
- 多吃黑豆、核桃、黑芝麻 至于生男生女,还是要看缘分,毕竟X精子和Y精子游得快慢,全凭当天状态,哪有药能管这个?
那些年我们交过的智商税
回想当年我妈为了生我弟,带着我去山上挖过"仙茅根",那东西熬水苦得虫子都嫌,结果我弟出生那年,妇产科医生查房时打趣:"你们家这方子挺灵啊!"后来才知道,那段时间正好放开二胎政策,同病房一半产妇都带着中药进产房。
现在想想,很多所谓神方不过是概率巧合,就像同事说的:"喝十次偏方碰巧中一次,那就成传奇了。"关键是要把身体养好,别整那些稀奇古怪的药材伤肝伤肾。
最近看到卫健委发布的通知,明确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,其实不管生男生女,健健康康的就是福气,与其迷信偏方,不如夫妻俩去医院做个全面体检,该补叶酸补叶酸,该戒烟戒酒就戒,这才是正经营。
对了,昨天听产科护士长说,她们接生二十年发现个规律:冬天怀孕的宝妈生男孩比例确实高点,不过人家强调这是统计数据,千万别当真,要我说啊,孩子健康比啥都强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