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方的山野间,总能看到一种浑身长满尖刺的灌木,老一辈人路过时总会嘀咕一句:"这穿破石啊,可是能治病的宝贝!"别看它其貌不扬,却在中医典籍里频频亮相,连现代医学都对它刮目相看,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顶着一身"盔甲"的中药界黑马——穿破石。
穿破石到底是何方神圣?
在两广地区的凉茶铺子里,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草药香,老板抓起一把带刺的根茎丢进铜壶,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穿破石,它学名叫"柘树",因为根系发达能穿透坚硬岩石而得名,民间还叫它"川破石""九牛力",这种耐旱抗瘠的植物,在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的山坡上随处可见,越是贫瘠的红土地,它长得越带劲。
懂行的老中医摸起它的根就像见到老朋友,外表棕黄色的根皮布满细密皱纹,切开后断面有淡红色纹理,闻着有股淡淡的苦涩清香,最特别的是那些橙黄色的胶质,遇水会析出黏稠的液体,这可是判断药材好坏的重要标志。
千年古方里的全能选手
广州陈家祠旁的百年药房里,掌柜掀开泛黄的医案本:"光绪年间就有记载,穿破石配猪蹄治疔疮。"这味药在岭南地区就像家常便饭,感冒发烧、跌打损伤都少不了它,老人们常说"宁要穿破石一斤,不要人参一两",足见它在民间的地位。
祛风除湿是它的看家本领,梅雨季节关节酸痛时,抓一把晒干的穿破石煮水熏洗,比贴膏药还管用,更神奇的是用它炖猪蹄,据说能把顽固的风湿从骨头缝里逼出来,村里的赤脚医生还会配上两面针、半枫荷,专治腰腿痛得像被铁锤砸过似的毛病。
清热解毒更是拿手好戏,夏天暑热引起的咽喉肿痛,摘几片鲜叶嚼碎含着,比含片还见效,遇上毒蛇咬伤,老辈人会把新鲜根皮捣烂敷在伤口周围,说是能拔毒外出,现在药店里卖的穿破石饮片,多半是经过九蒸九晒的古法炮制,药效更加温和醇厚。
现代研究的惊人发现
别以为这只是个"土方子",现代医学装备下的穿破石让人眼前一亮,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实验室里,研究员指着检测报告说:"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达8%,还有特殊的三萜皂苷。"这些成分让穿破石有了抗炎、抗菌的新身份,就连肺炎链球菌都怕它三分。
最让人惊喜的是抗癌潜力,中山医学院的研究显示,穿破石提取物对肝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,虽然还不能直接入药,但这给肿瘤辅助治疗开了新思路,现在有些保健品厂开始提取它的多糖成分,做成增强免疫力的口服液,超市货架上已经能看到相关产品。
不过可别把它当神药,长期服用可能伤胃,孕妇更要敬而远之,去年有个小伙子听说能治痘痘,天天泡水喝,结果喝得胃疼住院,这教训可得记住,正确的做法是煎煮时加点红枣枸杞护胃,连续服用别超过一个月。
会用的才是老师傅
在潮汕人的汤锅里,穿破石常和五指毛桃搭档,配上土茯苓就是经典的"三宝汤",煲汤时要先煎药材半小时,再把汤水滤出来炖鸡肉,有经验的主妇会说:"火候过了会发苦,放块红糖正好。"这种带着淡淡草木香的老火汤,既是家常美味也是养生良方。
外敷也有讲究,新鲜根皮捣碎时要加少量米酒,敷在红肿处能快速消肿,但皮肤破损的地方千万别用,免得刺痛难忍,前几年有美容院用它做祛痘护理,结果顾客过敏索赔,这才让大家明白外用也需谨慎。
现在走进中医院的药房,穿破石依然躺在竹篓里散发着泥土香,这味便宜的草根药,经历千年验证依然活跃在现代人的药柜里,下次爬山看到满身是刺的它,可别当成普通杂草,说不定随手摘下的叶子,就能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