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白芨现在多少钱一斤了?""听说种白芨能发财是真的吗?"作为在中药材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药农,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"药市明星"。
价格坐上过山车 记得2016年那会儿,白芨还卖100多块一斤,普通农户根本不敢想象,谁料到短短几年,价格像坐火箭似的往上窜,218年突破千元大关,最高时炒到1500元/公斤,那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山沟里找野生白芨,挖得连根须都不剩。
可这疯狂行情没持续多久,2020年开始价格就像漏气的气球,现在市面上统货也就300-500元/公斤,优质选装货勉强能到800元,前两年跟风种植的农户,现在看着满山的白芨直拍大腿:"这哪是种金子,分明是种韭菜!"
影响价格的三把火
-
产量玩过山车 前几年高价刺激下,全国种植面积像吹气球,贵州、云南、四川的山坡地,但凡能种庄稼的地方都改种白芨,但这东西从育苗到收成要3-4年,去年集中上市时,供大于求直接腰斩价格。
-
野生资源告急 以前靠挖野草发家的二道贩子,现在开着挖掘机进深山,可野生白芨越挖越少,今年药材市场明码标价:纯野生货要价2000元/公斤还抢手,但人工种植的品相再好,价格硬是比野生货低三分之二。
-
政策紧箍咒 国家药监局这两年严打硫磺熏蒸,很多小作坊的"美白"货直接被踢出市场,现在药店只要"无硫"认证的,种植户光买烘干机就得多花几万块,更别提GMP认证、有机种植这些新门槛,小散户根本玩不转。
种植户的酸甜苦辣 老张头在云南包了50亩地,前年投进去30万,本想着今年能回本,结果算上种苗、遮阴网、人工费,每公斤成本就要280元,按现在市价卖,一亩地也就挣千把块,还不如出门打工赚得多。
倒是浙江那几个搞林下套种的老板聪明,在竹林底下种白芨,不用搭大棚省了大钱,不过这种"懒人玩法"也有风险,前阵子台风刮倒一片,两年的心血全泡汤。
市场暗流涌动 最近药材市场冒出个新玩法——"订单农业",有些药企开始和种植户签合同,保底价收购但要求严格品控,听说某上市公司给的协议价是450元/公斤,条件是必须用他们提供的种苗和化肥。
电商直播也来搅局,拼多多、抖音上天天喊"扶贫助农",99元包邮的"野生白芨"实则多是组培苗,新手看着便宜一买几十亩,种出来才发现品相达不到药典标准,只能烂在地里。
后市到底怎么走 行家们都盯着两个信号:一是新冠特效药研发进度,白芨作为咽喉消炎药,疫情时期需求量暴涨三倍;二是新版药典修订,据说要提高重金属限量标准,小作坊的劣质货怕是要凉。
建议想入行的新手:别急着包地,先拿三分地试种,买种苗要认准"三证一标",最好和收购商签保价协议,记住咱们老祖宗的话:"多了是草,少了是宝",跟风种植不如差异化竞争,比如专攻有机认证、林下仿野生这些细分市场。
这白芨啊,就像中药材市场的晴雨表,它今天能让你一夜暴富,明天就能让你血本无归,但要是真能沉下心搞品质、建品牌,说不定还能在这跌宕起伏的行情里闯出条血路,毕竟老话说得好:"贵贱轮回,物极必反",咱们且看2024年这场药市大戏怎么唱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