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天整理药柜时,被角落里几包带刺的中药材硌到手,正想扔掉,突然想起老中医常念叨的:"莫小瞧带刺的药材,往往都是救命的宝贝。"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四种看似扎手却暗藏玄机的中药,看完再也不敢随便丢弃了。
皂角刺:疮痈肿毒的天然克星 记得去年邻居王婶后背长了个碗口大的疖子,医院说要切开引流,她偷偷塞给我个土方子:每天用皂角刺30克煮水喝,配合外敷捣烂的皂角刺末,结果连着用了五天,硬块竟慢慢软了,这种藏在皂角树枝头的尖刺,可是中医外科的常客。
这味药性温味辛,专攻活血化瘀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它能"消肿溃坚,托里排脓",现代研究发现,皂角刺含有黄酮类化合物,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,不过孕妇可得小心,这药活血力度大,容易动胎气。
苍耳子:通鼻窍的野生宝藏 小时候在野地里玩耍,裤腿总沾满苍耳子,谁能想到这种让人厌烦的小刺球,竟是治疗鼻炎的良药?上个月同事小陈感冒后鼻塞两个月不好,老中医开了个经典方:苍耳子散,炒过的苍耳子碾碎,混合辛夷、白芷冲服,三天就见效。
这味药性温味苦,能发汗解表、通鼻窍,特别是炒制后,不仅减轻刺激性,还能增强祛风湿效果,但千万别生吃,未经炮制的苍耳子含有毒性成分,轻则恶心呕吐,重则肝肾损伤。
蒺藜:降压明目的双面手 老家院子里总长着些蒺藜,老人们叫它"三角刺",别看它浑身是刺,却是高血压患者的福音,去年陪父亲复查,医生建议他每天用蒺藜15克煮水代茶,坚持喝了两个月,血压真的稳了不少。
这味药性平味苦,归肝经,既能平肝潜阳降血压,又能明目退翳治眼病,不过体质虚寒的人要慎用,它毕竟带点"凉性",现在市面上还有用蒺藜提取物做的保健品,专门针对长期看手机的眼睛干涩。
刺猬皮:止血敛疮的奇兵 前几年在药材市场见到过炮制好的刺猬皮,表面焦褐色,刺都被烫平了,听老板说这是治疗胃溃疡出血的妙药,有个出租车司机长期饮食不规律,经常胃痛出血,就是靠炒刺猬皮研粉治好的。
这味药性平味甘咸,煅烧后止血效果尤其好,不仅能治消化道出血,外用还能促进伤口愈合,不过现在野生刺猬是国家保护动物,正规药店用的都是养殖品,而且这味药气味较重,煎药时记得通风。
这些带刺的药材就像中药里的"侠客",外表锋芒毕露,内里却藏着治病救人的真功夫,不过要提醒大家,很多带刺药材都有小毒或特殊药性,千万不可自行采摘服用,下次在野外遇到这些"扎人"的植物,可别再随手掰断当柴烧了——说不定你捏碎的,正是某位中医手里的救命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