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坊刘大爷前阵子总扶着腰走路,一问才知道是老毛病又犯了,他说每到阴雨天,后腰就像揣着块冰砖,坐也不是站也不是,其实像刘大爷这种年纪的腰疼,十有八九都跟肾虚有关,今天咱就来唠唠,祖辈传下来的那些调理法子。
要说这老年腰疼啊,就跟老房子年久失修是一个道理,人过六十,肾气就像存折里的钱,越取越少,中医讲"腰为肾之府",肾精不足了,腰杆子自然就撑不住,我走访过好几个老中医,发现他们给老人开方子都有这几个讲究。
先看最经典的青娥丸配方,这方子光听名字就带着仙气,其实是四味药组成的黄金搭档:补骨脂、杜仲、核桃仁、大蒜头,补骨脂就像是给炉灶添柴,能把肾阳往上提;杜仲好比钢筋水泥,专门加固腰脊;核桃仁补脑又润肠,配上生蒜通窍活血,老人们常说吃上半个月,起床时腰板就能听见"咔嗒"一声脆响。
再说说独活寄生汤这个千年名方,当年华佗给关公刮骨疗毒用的方子就有它的影子,当归、川芎这些活血药打头阵,把淤堵的经络冲开;桑寄生、牛膝像是修理工,专门修补受损的筋骨;配上党参、白术补气健脾,整个方子就像给老腰做了个全身SPA,特别适合那些腰疼连着腿麻,走路发飘的老人。
有个细节要注意,熬药时一定要用陶罐或砂锅,铁锅铜锅会跟药材闹脾气,煎出来的药效要打折扣,头煎大火烧开转小火咕嘟20分钟,二煎接着续水再煮15分钟,两碗掺一起刚好够一天喝,记住别学年轻人冰镇吃药,温服才能让药力顺着经络往下走。
光靠吃药还不够,得配合些小动作,每天早晨搓热双手捂在腰眼上,顺时针揉36圈,逆时针再揉36圈,晚上睡觉前做"拱桥功"——平躺在床上,膝盖弯曲,屁股抬起来再慢慢放下,做个两三组,每组十个,这些土法子看着简单,坚持下来比吃什么补药都强。
饮食上更要留神,黑芝麻要用九蒸九晒的,每天早上嚼一把;栗子炖鸡汤时放几颗,既能补肾又能暖胃,忌口也很重要,寒凉的西瓜、螃蟹要少吃,啤酒配腰子更是大忌,有位王奶奶就是贪嘴吃了冰镇杨梅,结果疼得三天没下床。
最后提醒各位,中药调理讲究慢工出细活,刘大爷刚开始喝药时还嫌苦,差点半途而废,好在儿女们盯着把三个月的疗程喝完,现在不仅能弯腰系鞋带,还能帮着带孙子呢,所以说啊,老祖宗留下的方子都是宝,关键得有耐心守得住,您家要是也有腰疼的长辈,不妨收藏这些方子备着,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