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邻居张大爷去年种了3亩薤白,收入比我家玉米地翻两倍!"每次路过村口小卖部,总能听见大伙儿议论纷纷,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药材,薤白这几年行情看涨,但很多新手总抱怨"种不活、产量低",今天咱就掰开揉碎讲讲里头的门道,看完这篇保准你也能当种植能手!
选对地块,事半功倍 种薤白最忌讳"懒人思想",它不像红薯那么皮实,对土地挑剔得很,首选地势高、排水好的沙壤土,酸碱度保持在6.5-7.5之间最合适,前年我特意拿pH试纸测过自家东头那块地,正好7.2,结果薤白长得像蒜苗似的粗壮。
整地时要注意"三犁三耙",先把腐熟农家肥(每亩4000斤左右)撒匀,配合50公斤过磷酸钙深翻30厘米,重点来了:起垄必须做成龟背形!去年隔壁王叔图省事平地种植,梅雨季节积水烂根,损失惨重,记得垄距保持80厘米,方便后期除草施肥。
种子处理有讲究 别以为随便买点种子就能种!优质薤白种子应该呈黄白色,捏起来硬实饱满,去年我从亳州药材市场进的陈种子,出芽率不到四成,血本无归,记住一定要用温水(55℃)浸泡12小时,捞出后拌上草木灰再播种。
播种时间要掐准"节气表",长江流域最佳时段是惊蛰前后,北方要等到清明,我们这儿老辈人有个说法:"春分早,清明迟,谷雨前后正当时",播深控制在3厘米,行距20厘米,亩用种量5-6斤,播完盖层薄稻草保湿,就像给新生儿盖襁褓。
水肥管理藏玄机 薤白是"肥茬子"作物,但施肥要讲究节奏,齐苗后追施稀粪水(1:5兑水),长到15厘米时亩施尿素15公斤,关键时期在抽薹前,这时候要重施钾肥,我用硫酸钾混豆饼,亩用量各20公斤,效果比单一化肥强三倍。
浇水要像伺候月子婆娘,春季保持土壤湿润,夏天早晚各浇一次,雨季赶紧挖排水沟,去年干旱期我架了微喷灌,叶片立马支棱起来,特别注意抽薹期不能缺水,否则鳞茎瘦得像蒜瓣。
病虫害防治实战篇 别以为中药就不得病!薤白最烦灰霉病,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就要警惕,我的秘方是用小苏打50克+红糖30克兑30斤水喷雾,三天一次连打两周,比农药管用还安全。
虫害主要是葱蓟马和蛴螬,看到叶片卷曲发白?赶紧用苦参碱800倍液喷施,对付地下虫,播种时沟底撒点炒香的麦麸拌敌百虫,这招跟老中医学的,屡试不爽。
采收加工定乾坤 很多人搞错采收时间,白白损失产量,当叶片三分之二发黄时就要动手,我们这儿俗话说"端午前三叉,药效顶呱呱",晴天上午用镰刀贴地割,留2厘米茬口,这样明年还能萌新芽。
加工最关键!收回来的薤白要立即剪须根,放沸水烫1-2分钟(筷子冒细泡为准),捞出晒半天再熏硫,别怕麻烦,这一步做不好,药材发黑发霉,价格跌一半,我试过用无烟煤熏,色泽金黄透亮,药商抢着要。
【种植户必看】 现在正是育苗好时机!提醒三个关键点:①选种要淘洗去掉漂浮的瘪籽;②储存种子放阴凉处,底层垫木炭防潮;③移栽时带土坨,缓苗快,去年我试用穴盘育苗,成活率提高到95%,打算今年扩大规模。
其实种薤白就像养孩子,用心观察它的脾气,发现叶子发紫是缺磷,中午打蔫要补水,开花过早该控旺,那些亩产千斤的大户,哪个不是天天蹲地里琢磨?下个月我准备直播除草实操,关注我不错过干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