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经不调别慌!老中医推荐的5个经典中药方剂汤头,收藏备用

一归堂 2025-04-27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姐妹们有没有发现,每次大姨妈迟到早退或者"发脾气",跑医院开西药又怕副作用?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特别管用!今天给大家扒一扒中医调理月经不调的5个经典汤头方,都是经过千年验证的真本事,建议先码住再细看~

为啥中药调月经这么灵?

西医看月经不调主要查激素六项,中医却把这事看得更通透,老中医说啊,月经问题就像家里的水龙头,水流太大太小、来得急来得慢,都跟"气血水管工"有关,肝气郁结相当于管道堵了,脾虚就是水压不够,肾虚等于总阀门老化,找准病灶才能对症下药。

五大经典汤头方解析

逍遥散(疏肝解郁型)

适用症状:经期前乳房胀痛、小腹憋闷,情绪像过山车 配方:柴胡12g当归9g白芍9g白术9g茯苓9g薄荷3g生姜3片甘草6g 喝法:月经前7天开始煮,一天两次当茶喝,柴胡就像疏通管道的铁丝,白芍是给肝脏做SPA的精油,喝着喝着心情都变好了,注意薄荷要后下锅,煮太久挥发了就失效啦!

归脾汤(气血双补型)

适用症状:月经量少得像"滴滴答答",脸色蜡黄没力气 配方:黄芪15g党参12g白术9g茯苓9g龙眼肉12g酸枣仁9g当归6g远志6g木香6g甘草3g 贴心提醒:这方子适合熬夜党和减肥过度的姐妹,煮药时加几颗红枣甜味自然来,但要避开感冒发烧时喝,补药这时候会帮倒忙。

温经汤(宫寒痛经型)

适用症状:经期怕冷手脚凉,血块多像"果冻" 配方:吴茱萸6g当归9g川芎6g白芍9g人参6g阿胶9g丹皮6g生姜6g半夏9g麦冬9g甘草6g 重点注意:吴茱萸超猛,剂量千万别超标!喝完感觉肚子暖暖的,特别适合久坐办公室的冰美人,阿胶记得用黄酒烊化,不然容易粘锅底。

两地汤(阴虚火旺型)

适用症状:月经提前还淋漓不尽,晚上盗汗心烦 配方:生地30g地骨皮15g玄参15g麦冬9g阿胶9g白芍9g 小窍门:这方子滋阴降火,适合爱吃辣的火锅控,生地要买大块的才够分量,煮的时候用砂锅文火慢炖,冷却后放冰箱当养生饮超赞!

八珍汤(气血两虚型)

适用症状:月经周期乱得像抽盲盒,头晕眼花没精神 配方:四物汤(当归9g川芎6g白芍9g熟地12g)+四君子汤(人参9g白术9g茯苓9g甘草6g) 组合妙处:相当于给子宫做全方位保养,特别适合产后妈妈,人参可以换成党参,便宜又温和,煮完汤渣还能用来泡脚,一点不浪费!

喝药小贴士

  1. 抓药认准正规药房,别在菜市场买所谓的"土药材"
  2. 煎药要用陶瓷/不锈钢锅,铁锅会破坏药性
  3. 早晚饭后半小时喝,减少肠胃刺激
  4. 连续喝3个周期才有效果,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
  5. 忌口很重要!冰淇淋、冷饮、辛辣刺激食物暂时告别

日常养护比吃药更重要

• 每天睡前搓热掌心捂肚脐(神阙穴),顺时针揉36圈 • 经期喝红糖姜茶加点玫瑰花,暖宫又养颜 • 保持头皮干燥,洗完头立马吹干(中医认为"百脉汇于头") • 下午3-5点敲带脉(腰两侧),调节内分泌超有效

最后唠叨一句:中药调理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,别指望喝两天就能见效,如果连喝三个月还没改善,一定要去三甲医院做详细检查,毕竟子宫肌瘤、多囊卵巢这些毛病也得靠B超确诊,祝各位姐妹都能和"大姨妈"和平共处,每个月都轻松自在~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