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师傅,这株草药根须发白像狗尾,叶子对着长真奇怪!"二十年前跟着采药人进秦岭时,我第一次见到当地人口中的"望狗春",老药农老周蹲在石坎上吧嗒旱烟,眯着眼笑:"娃呀,这草看着丑,可是治跌打损伤的急先锋,驴车队的救命仙草哩!"
藏在深山里的千年秘方
要说望狗春的来历,还得从它古怪的名字说起,这味药学名叫做"透骨香",因根系酷似犬类尾巴得名,在川陕交界的云雾山一带,老百姓更习惯叫它"望狗春",据县志记载,明朝万历年间就有采药人发现它治疗骨伤的奇效,每逢骡马帮商队经过险峻山路,总要揣上几捆晒干的望狗春根。
去年清明返乡探亲,意外发现村口王伯家院墙角种着一片望狗春。"现在年轻人都不认得咯",八十岁的王伯颤巍巍摘下一片叶子揉碎,顿时飘出类似薄荷的清香,"早年间山民被毒蛇咬了,都是嚼这个止血",他卷起裤腿露出疤痕累累的小腿,那些淡褐色的印记都在诉说着山野生存的智慧。
骨伤科医生的"压箱底"宝贝
在西安东关的同仁堂分号,我见过老药师保管望狗春的讲究——晒干的根茎要用棉纸包好,外面再裹三层油纸,像对待古董似的收在陶瓮里。"这药材金贵着呢",抓药的小学徒边称边说,"新鲜根捣烂敷在骨折处,消肿比西药还快"。
去年邻居张叔翻修屋顶摔断胯骨,西医建议换关节,他儿子硬是从太白山请来道医,用望狗春配伍土鳖虫、骨碎补熬成黑膏药,如今半年过去,张叔不仅能拄拐遛弯,逢人就夸那药膏贴着凉丝丝的舒服,不过老道医再三叮嘱:"此物大热,孕妇沾不得,阴虚火旺者要配生地黄调和。"
厨房里的养生妙用
别以为望狗春只会疗伤,懂行的主妇还有独门用法,汉中友人李姐就常在炖土鸡时丢几段风干的根,她说这是跟婆婆学的"月子汤秘方"。"产妇喝这个通乳,娃娃吃奶不闹腾",说着舀了碗奶白的鸡汤,汤面浮着几粒茴香般的小白花,入口甘甜带着微妙的辛香。
前阵子陪老妈泡药酒,她特意托人捎来野生望狗春,玻璃罐里泡着人参、枸杞,最显眼的就是那丛灰白色根须,像极了在水中舒展的狗尾巴草,每晚喝一小盅,倒是把老寒腿的毛病给压住了,不过可得记住,这酒燥得很,体热的人喝多了容易流鼻血。
辨别真伪的小窍门
市面上开始有奸商拿牛膝冒充望狗春,两者外形确有相似,老周教我个笨法子:真品断面有朱砂红的纹路,就像动物血管;假的则呈现均匀的黄色,去年我在药材市场亲眼见过贩子往染黄的牛膝上喷姜汁,愣是造出"天然生长"的假象。
新鲜的望狗春揉碎后气味浓烈,能呛出眼泪,有次带实习生上山认药,小伙子随手折了根茎,结果喷嚏打得惊飞林间鸟雀,这特性倒成了天然防狼喷雾,山民采药时常备几根应急。
那些年流传下来的禁忌
虽说是良药,望狗春的使用讲究可不少,邻村有个愣头青不信邪,腰痛发作时直接啃生鲜根,结果半夜送到卫生所打点滴——剂量过大导致心跳过速,老中医开方必配甘草,就是为制约它的烈性。
最玄乎的是采药时辰,药农们都赶在立夏当天凌晨采摘,露水未干时挖出的根药效最佳,有年霜降后我去山里找漏网之鱼,挖出的根煮了半天还是发硬,这才信了"过时不候"的老话。
望着药店橱窗里码放整齐的望狗春,总想起那个晨雾弥漫的清晨,老周佝偻着腰在悬崖边寻找"狗尾巴",山风掀起他补丁摞补丁的衣角,或许正是这些深藏山野的草木,默默守护着华夏大地上的生生不息,下次您要是在中药单上看见"望狗春"三个字,不妨多问两句——毕竟这看似粗陋的草根里,藏着半部山野急救的活史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