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所藏在岭南的中药名校,如何用传承与创新培养行业尖兵?

一归堂 2025-04-27 科普健康 1608 0
A⁺AA⁻

"春砂仁开花时,整个校园都浸在淡淡的樟香里。"
在广东云浮的群山环抱中,广东新兴中药学校像一颗深藏的明珠,低调却光芒四射,这里不仅是全国唯一以"中药"命名的全日制卫生类高职院校,更是无数中医药追梦人起步的地方,让我们跟着晨露沾衣的脚步,走进这所把"根"扎进岭南大地的专业学府。


从"百草园"到"国字号"招牌

清晨六点,校园里的药用植物园已热闹起来,学生们蹲在田垄间,指尖捻着艾草、石斛的叶片,空气中浮动着薄荷与鱼腥草的混合气息,这里不是普通的花园——200多种岭南道地药材在此生长,皂角树与何首乌藤纠缠共生,俨然一座活体《本草纲目》。

这方"百草园"见证着学校的成长史,1988年建校时,这里还只是中药士培训基地,一群老药师带着竹篓教学生认药采药,2003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后,学校把"中药"二字刻进骨子里:中药学院藏着价值千万的腊叶标本馆,实训楼里紫铜煎药壶擦得锃亮,连教学楼走廊都挂着《神农尝百草》的浮雕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院校"的牌匾挂在校门,但老校长常说的那句"宁让学生沾一身药渣味,不让课堂缺半分地气"依然流传。


课堂:当归与代码的奇妙碰撞

"炮制课要穿棉布鞋,防烫;切药刀45度斜劈,利落!"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小林边说边演示,案板上的枳实切片如薄雪纷飞,教室后排的智能屏上,VR系统正模拟中药成分分子结构,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在粉尘飞扬中悄然交融。

这里的专业设置像配好的七方:

  • 中药学专业学生每天与戥子、铜锅为伴,背《药性赋》的声音穿过百年荔枝树;
  • 中医康复技术教室里,艾灸烟雾缭绕中混杂着筋膜枪的低频震动;
  • 中药制药设备课上,不锈钢反应釜与古籍《修事指南》并列教材。

最绝的是"岭南草药辨识大赛",学生背着竹篓跑遍云雾山,比谁能最快找出两面针、布渣叶,有位学长曾在决赛中靠闻气味辨出混在三七里的莪术,被戏称为"人形GC-MS"。


宿舍到实验室的"本草江湖"

傍晚的食堂飘着五指毛桃汤的香气,窗口贴着"今日药膳:黄芪蒸鸡",穿着白大褂的学生端着餐盘讨论:"上午炮制课炒的决明子,和食堂的决明子茶味道好像!"

生活处处是中药彩蛋:

  • 宿舍区晾着自制的陈皮,书架上摆着学生手写的《岭南草药图谱》;
  • 社团招新摊位上,药膳社现场熬阿胶糕,太极社表演八段锦;
  • 图书馆抢手书不是言情小说,而是《中药显微鉴定图鉴》。

去年护理系女生用艾草染帆布包创业,药学院男生开发"葛根醒酒糖",把实验室成果变成淘宝爆款,就连校园网红都是"中药代言人"——抖音粉丝百万的"岭南药侠",实打实是本校19届毕业生。


那些走出校门的"种子选手"

广药集团HR王经理说过句实话:"看到简历上的'新兴中药'六个字,就知道这孩子手上功夫不会差。"确实,这所学校的就业率常年稳居高位,毕业生流向像中药铺的抽屉般分明:

  • 三甲医院中药房里,他们能闭眼摸出蝉蜕的头翅;
  • 药企质检线上,他们用舌尖尝得出0.5%的甘草次酸含量差异;
  • 乡村振兴队伍中,他们带着乡亲种牛大力、绞股蓝,把论文写在青山绿水间。

2023届毕业生小陈现在某知名凉茶企业做配方师,他说:"面试时主考官让我现场鉴别三批菊花,我一摸就知道第三批用硫磺熏过。"这种"肌肉记忆",正是新兴中药学校给学子的最硬核文凭。


老教授和新算法的双向奔赴

实训楼三层那间"神秘机房"总亮着灯,60岁的中药鉴定专家李教授带着学生,用光谱仪分析广藿香精油成分。"别小看这些铁疙瘩,"他敲着Enscape软件里的3D分子模型,"它们能帮我们破解《雷公炮炙论》里的'九蒸九晒'原理。"

这种传承与科技的"混搭"贯穿教学全程:

  • 古法炮制课上,学生用智能温湿度记录仪监测九制熟地过程;
  • 《伤寒论》选修课采用AI语音分析张仲景原声诵读;
  • 甚至开发出"本草元宇宙"APP,让千年古方在虚拟空间复活。

正如校长在毕业典礼上所说:"我们不是守着药碾子吃老本,而是要让中医药插上数字化的翅膀。"


夜幕降临时,校园里的十二时辰药圃灯带渐亮,从这里走出去的年轻人,有的带着药锄丈量青山,有的握着试管解码草木基因,但相同的是——他们的行囊里,永远装着在新兴中药学校习得的那份对草木的敬畏,和改变中医药未来的热望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