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身边感冒咳嗽的人多了起来,老李家孙子前阵子高烧不退,医院一查竟是肺炎支原体感染,打针吃药折腾了半个月,隔壁王婶听说后,从柜子里翻出个土陶药罐,抓了几味草药炖上,没想到孩子喝了两天汤药居然退烧了,这让我想起中医房里常挂的那句话:"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",老祖宗留下的肺炎调理法,确实藏着不少门道。
要说中药治肺炎,可不是简单的"板蓝根+金银花"万能公式,中医看肺炎讲究辨证施治,就像开锁要找准钥匙孔,风寒入侵的咳声重浊,痰液清稀,这时候用麻黄汤发汗解表;风热犯肺的喉咙肿痛,黄痰粘稠,银翘散加减最合适,去年我们小区有位退休老师,新冠后遗症总反复低烧,中医把脉后开了竹叶石膏汤,说这是清热生津的经典方,果然两周就见效了。
现在药店里常见的鱼腥草,其实是对抗肺部感染的"天然抗生素",记得非典时期,广州中医药大学专门研发了"肺炎1号方",里面就有这味药,它特别擅长清肺热、解毒排脓,新鲜鱼腥草煮水当茶饮,对初期咽喉肿痛效果立竿见影,不过要提醒的是,这味药性寒,脾胃虚寒的人要配点生姜中和。
说到止咳平喘,杏仁可是个多面手,苦杏仁降肺气,甜杏仁润肺燥,搭配枇杷叶就是经典的止咳组合,我奶奶留下的手抄本里,还记着用白萝卜蜂蜜腌渍的偏方,对付燥咳特别管用,现在研究发现,杏仁里的苦杏仁苷能抑制炎症因子,算是给祖辈经验找到了科学注脚。
现代人压力大,很多人肺炎反复发作其实跟免疫力有关,黄芪建中汤这个千古名方,既能补肺气又能健脾胃,特别适合体虚多病的上班族,我同事坚持喝黄芪枸杞茶三个月,今年流感季居然没中招,不过补药不能乱吃,舌苔厚腻的时候贸然进补,反而容易上火加重症状。
最近看到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临床报告,用清肺排毒汤治疗重症肺炎患者,退烧时间比纯西药组快了1.5天,这个方子里的石膏、茯苓、生姜看似普通,但配伍精妙,既能清热又不伤胃,不过这种猛药必须遵医嘱,自己瞎捉摸可能适得其反。
预防肺炎,中药更讲究未病先防,霜降时节用麦冬、沙参泡水喝,能润燥护肺;三伏天贴三伏贴,白芥子、细辛这些温热药通过穴位渗透,可以提升阳气抵抗力,我邻居刘叔坚持冬泳十几年,每年立冬都去中医院开膏方调理,现在八十岁的人连感冒都很少得。
中药调理不是万能灵药,前几天楼下赵姐的孩子肺炎拖成重症,中西医结合治疗才好转,现在的医学共识是,轻症可以尝试中药调理,但高烧不退、血氧下降时该用抗生素还得用,就像炒菜放调料,中药西医各有所长,关键要把握时机。
这些年中药走向世界的脚步越来越快,连花清瘟胶囊进了欧洲药典,金花清感颗粒被国际期刊认可,说明传统智慧正在接受现代科学的检验,不过咱们普通人没必要追名贵药材,家门口的蒲公英、车前草,照样能煮出治病养生的好汤药。
最后提醒一句,中药讲究一人一方,同样咳嗽,有人适合川贝炖梨,有人却越吃越糟,因为川贝性凉不适合痰湿体质,想用中药调理肺炎,最好找正规中医师把脉问诊,别光信网上流传的偏方,毕竟药草虽好,用对了才是宝,用错了可能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