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朋友在后台留言,说想了解中药里带"附"字的药材,说起这个"附"字军团,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附子和香附,但其实中药里带"附"字的成员远不止这两位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那些容易被忽略的"附"字号中药,看看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绝活。
【白附子的前世今生】 要说最容易被认错的,当属白附子,这货其实是天南星科的独角莲,和白术、茯苓这些根茎类药材长得有点像,但脾气可大不一样,老中医都知道,生白附子可是有毒的,得用生姜、白矾水泡制后才能用,它最拿手的就是祛风化痰,特别是对付那种突然嘴眼歪斜的面瘫症,配上全蝎、僵蚕效果杠杠的,不过孕妇可得躲远点,这玩意儿活血太猛。
【独角附的江湖传说】 有些老方子里会见到"独角附"这个名字,其实它就是独角莲的别称,这味药在风湿骨痛的方子里经常露脸,尤其是那种关节肿得像馒头似的痛风急性期,有意思的是,它在不同地区还有奶浆草、野半夏的叫法,新鲜块茎捣烂外敷能消痈肿,但千万别内服生的,这点千万记住。
【乌头附的家族秘事】 说到乌头附,很多新手都会懵圈,其实这就是川乌的母根,和附子算是亲戚,不过这家伙可比附子凶多了,含有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,炮制时得特别小心,现在药店里常见的是制川乌,用来温经散寒倒是一把好手,但用量绝对不敢超过3克,还得配甘草一起熬。
【那些年错过的"附"字辈】 除了这几个常露面的,还有些冷门选手值得说道,比如治蛇虫咬伤的"青附",其实就是加工过的青木香;专管跌打损伤的"山附",实际上是山茱萸的别称,更有趣的是有些地方把桑螵蛸叫做"尿附",就因为它能治小儿遗尿,这命名思路也是够接地气的。
【鉴别秘籍大公开】 别看都带"附"字,这些药的性格差挺多,附子偏温阳救逆,香附擅长疏肝理气,白附子主攻祛风痰,最简单的区别方法:附子切片后周围有焦黑环纹,香附表面有毛须,白附子断面则是乳白色半透明状,抓药时记得闻味道,附子有麻舌感,香附带薄荷清香,白附子则有点辛辣刺鼻。
【用药避坑指南】 这些带"附"的药大多性格刚烈,使用时要特别注意,附子配干姜能增强回阳救逆,但碰上阴虚火旺的人就得绕道走,白附子外用治疮疡效果不错,但内服过量会舌头发麻,最保险的用法是入汤剂久煎,既能降低毒性还能激发药效,现在药店里买的制附子、制白附都要先煎半小时以上,这可是保命的操作。
【现代研究新发现】 别看都是老古董,现代研究发现这些"附"字辈各有绝活,附子所含的去甲乌药碱能强心,香附的挥发油能调节子宫平滑肌,白附子的皂苷成分居然有抗炎镇痛作用,不过这些研究成果还在临床验证阶段,该遵医嘱还是得老老实实遵守。
最后提醒各位,带"附"的中药虽好,但绝不是保健品,想调理身体还得找专业中医师开方,自己乱配药风险太大,下次去药店看到这些"附"字辈,可别再以为是同名不同药了,它们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狠角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