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邻居念叨"剪刀草",菜市场门口摆摊的阿婆还神秘兮兮地说这是"藏在山里的千金方",作为一个在中药铺长大的娃,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味连老中医都舍不得轻易透露的草根宝贝。
要说这剪刀草啊,可是咱们祖辈传下来的土名字,它学名叫豨莶(xī xiān)草,在南方山沟沟里遍地都是,为啥叫剪刀草?您瞧它叶子对生的样子,活像两片交叉的小剪刀,这接地气的外号倒是比正儿八经的学名更容易记住。
记得去年梅雨季,我二舅妈的风湿腿又犯了,镇医院开的膏药贴了半个月也不见好,疼得她整宿睡不着,后来隔壁陈伯从后山挖了把剪刀草,晒干捣碎调酒敷膝盖,没想到三天就见效,这事在我们村传开后,家家户户都开始囤这种野草。
别看剪刀草长得不起眼,人家可是正经载入《本草纲目》的药材,李时珍老爷子说它能"治肝肾风气,四肢麻痹,骨间疼",现在医学研究发现,这草含豨莶苷、奇壬醇等成分,消炎镇痛效果堪比某些西药,关键是没副作用。
最绝的是它的祛湿功力,现在人整天坐着吹空调,十个里有八个湿气重,我表姐天天喝剪刀草煮的水,原本油光满面的脸居然变清爽了,连小肚子都消下去不少,做法也简单:鲜草洗净切碎,沸水焖泡十分钟,当茶喝就行。
不过可别被它的温顺外表骗了,这草性寒得很,去年我们村王叔直接拿鲜草泡酒,结果喝得拉肚子进医院,老中医说必须得用黄酒拌蒸九次,去掉寒性才能长期服用,现在药店卖的成品都是经过炮制的,自己瞎折腾容易出事。
市面上剪刀草价格倒是亲民,干货每斤也就二十来块,但要注意辨别真假——正宗的叶片背面有层白毛,茎杆发方带紫纹,有些不良商贩拿刺儿菜充数,那可是完全不同的药效。
最近我发现个新用法特别有意思,楼下美容院的小妹教我把剪刀草捣汁兑蜂蜜做面膜,说是能消闭口,试了两次还真有效,看来这千年野草与时俱进的本事挺强,不过敏感肌慎用,毕竟每个人体体质不同。
说到底,剪刀草就像咱村里实在的亲戚,不包装不炒作,却藏着真本事,下次碰上潮湿腰痛、湿疹反复这些小毛病,不妨到郊外揪几棵回来试试,要是病得严重,还是得去正规医院,可不敢全指望着野草治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