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让人揪心,隔壁王大姐神秘兮兮塞给我几颗金灿灿的果子:"这可是咱老家治咳嗽的宝贝,晒干泡水喝比吃药管用!"定睛一看,这不就是超市里常见的黄皮果嘛!谁能想到这酸甜可口的水果,还是中医眼里的"止咳灵药"呢?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黄果中药的神奇之处。
【藏在水果摊里的中药宝藏】 要说黄果的中药身份,可是大有来头,这种南方常见的柑橘类水果,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就被李时珍记过一笔,它的学名叫黄皮果,广东人叫它"油甘",广西人唤作"黄枇",别看个头不大,浑身都是宝,老中医常说:"黄果全身皆可入药,果肉消食,果核散结,果皮更是止咳化痰的高手。"
记得去年去拜访一位退休的老中医,他院子里晒着整整竹匾的黄果皮,老人边翻动果皮边说:"年轻人总盯着西洋参、虫草,却不知道这晒干的黄果皮才是平民护肺宝。"只见他随手抓起一把晒得卷边的果皮,给我泡了杯琥珀色的茶汤,入口甘香带着微微的苦涩,喉咙顿时像被丝绸抚过般舒坦。
【千年止咳秘方的科学密码】 黄果皮为啥能止咳?现代研究发现,这层皱巴巴的橙黄色外皮含有神奇的挥发油,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小家伙就像微型清洁工,能溶解气管里的痰液,更厉害的是,黄果皮里的橙皮苷就像天然抗生素,既能消炎又能增强毛细血管韧性,难怪老一辈总说咳嗽痰多时,一杯黄果茶比消炎药还管用。
在广东新会,家家户户都有存陈皮的习惯,不过他们存的其实是黄果皮!地道的新会陈皮要用特定品种的黄果,摘下后至少要晾晒3年,当地有句俗语:"一两陈皮一两金,百年陈皮胜黄金",说的就是这种岁月沉淀的止咳良药,去年我嗓子做手术,术后咳嗽震得刀口疼,老护士长偷偷塞给我两片五年的陈黄果皮,泡水喝两天就见效,这效果真不是吹的。
【厨房里的中药魔法】 别以为黄果只能泡茶,厨房就是最好的药房,我奶奶有个祖传止咳方:黄果切开掏空果肉,塞进冰糖和川贝粉,上锅蒸透,每次感冒咳嗽,吃上两三颗,那股混合着果香药香的热气直往肺里钻,比吃糖浆舒服多了,现在想想,这不就是古代版的"止咳润喉糖"吗?
更绝的是黄果炖鸡汤,上周闺蜜家宝宝肺炎初愈,我提去半袋黄果,她妈妈把整果拍碎和鸡同炖,汤里飘着星星点点的黄色果油,小孩喝了三天,之前虚汗淋漓的小身子终于有了暖意,中医说这是"培土生金"的食疗法,黄色的果皮入脾经,脾健才能肺气足,这道理就跟种庄稼要先养地一样实在。
【这些坑千万别踩】 虽说黄果是宝,用错也伤身,刚摘的鲜果皮可不能直接泡水,里面的有机酸会刺激肠胃,必须得像晒陈皮那样,至少晾晒一周,让烈日带走涩味,有次看网上教用鲜果皮煮水,结果喝得胃里泛酸,差点误了事。
体热上火的人要少吃果肉,虽然黄果汁能生津止渴,但酸性能助火势,我表弟有次吃上瘾,连炫两斤,结果嘴角起泡,舌苔厚黄,吓得他再也不敢当水果吃了,记住老话:"黄果虽好,日食三颗",凡事讲究个度。
【识货小技巧】 挑黄果也有门道,表皮要选油光发亮的,摸起来有点硌手的最好,这种挥发油含量高,要是表面发暗发软,八成是放久了,闻着要有清新的柑橘香,带酸味但不刺鼻,最逗的是看果蒂,翠绿饱满的说明采摘不久,要是发黑萎缩,这果子怕是在仓库躺了半年。
现在正是黄果上市的季节,下次遇到别只当水果了,存点果皮晒干,来年咳嗽季就是救命稻草,不过要说清楚,这些民间偏方不能替代正规治疗,咳嗽反复还是要看医生,毕竟咱们分享的,是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智慧,可不是治病的神药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