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肚子胀气,吃饭没胃口,上厕所也不规律?这些信号都在提醒你:该关心一下自己的消化系统了!现代人生活节奏快,三餐不定时,熬夜加班,9%的人都有过消化不良的经历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里,藏着不少调理肠胃的宝贝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位"肠胃守护神"。
饭桌上的消食冠军——山楂 说起助消化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冰糖葫芦外层那层红彤彤的山楂,这枚长相普通的水果,可是中医眼里的"消食导滞高手",特别是过年过节吃多了大鱼大肉,煮杯山楂水最能解腻,记得小时候家里老人总说"饭后吃山楂,活到九十九",现在才知道这里面大有学问。
现代研究发现,山楂含有脂肪酶,能帮助分解肉类油脂,不过要提醒大家,胃酸过多的人要少吃生山楂,倒是炒过的焦山楂更温和,特别适合煮水喝,有个简单方子:焦山楂10克+炒麦芽10克,开水冲泡代茶饮,对付积食特别管用。
厨房里的养生法宝——陈皮 广东人煲汤必放的陈皮,其实是晒干的橘子皮,别小看这黑褐色的干皮,它可是调理脾胃的"多面手",陈皮就像肠胃的清洁工,能理气健脾,对腹胀、反酸特别有效,记得去年感冒咳嗽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陈皮,说是既能化痰又能护胃。
平时可以自制陈皮茶:陈皮3克+茯苓10克+生姜2片,煮沸后闷泡10分钟,这个配方特别适合上班族,既能缓解压力型胃痛,又能祛湿气,不过要选存放三年以上的陈皮,新橘皮反而容易伤胃哦。
米缸里的消食良方——谷芽麦芽 老辈人常说的"焦三仙"(焦山楂、焦神曲、焦麦芽)里,麦芽就是重要成员,这东西看着普通,却是米面的克星,记得小时候吃撑了,奶奶就会炒一把大麦茶,喝下去没多久打几个嗝,顿时舒服多了。
现在中药房能买到炒谷芽和炒麦芽,各抓15克煮水,特别适合孩子积食、老人消化不良,这两种药材性质平和,连孕妇都能少量使用,不过要注意,哺乳期妈妈要慎用,最好问过医生再喝。
鸡肚子里的金疙瘩——鸡内金 每次杀鸡时被扔掉的鸡胗内壁,其实是中药界的"健胃消食片",别小看这层黄膜,它能对付各种消化不良,连西医都拿它做研究,以前邻居家小孩挑食瘦弱,老中医就开鸡内金粉,拌在粥里吃,三个月就见胖了。
现在药店有现成的鸡内金片,但最地道的还是原材研磨,记住要焙干后研成细粉,每天早晚吃3克,用温水送服,不过这味道确实有点腥,可以装胶囊服用,效果不打折扣。
山里的养胃精灵——茯苓 最后要说的这位可是个"全能选手",既能祛湿又能健脾,特别是现在很多人湿气重,舌苔厚腻,这时候用茯苓准没错,我家常年备着茯苓粉,早上煮粥时加一勺,全家人的胃都照顾到了。
推荐个经典搭配:茯苓20克+山药30克+莲子15克,慢炖两小时,这个"三白汤"特别适合春季潮湿时喝,既能调理肠胃又能美容养颜,不过阴虚火旺的人要少喝,以免太燥热。
说到这儿,可能有朋友要问:这些中药怎么搭配使用呢?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"对症抓主药",如果是吃肉吃多了选山楂,吃米面吃撑了用麦芽,湿气重配茯苓,基本不会出错,不过要记住,中药讲究君臣佐使,最好找中医师把脉后再组方。
最后分享几个实用小贴士:①所有药材都要买道地品种,比如山楂选山东的,陈皮要新会的②煎药时间别太长,煮沸后15-20分钟足够③喝完中药别立即喝茶,会影响吸收④调理期间要忌口,辛辣生冷的食物暂时忍忍⑤坚持很重要,中药见效慢但能治本。
现在正值春末夏初,天气反复无常,正是肠胃病高发期,与其天天吃健胃消食片,不如试试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天然药方,毕竟咱们的身体不是试验田,用对了方法,靠食疗就能让肠胃重新焕发生机,记住了吗?下次肠胃不舒服,别急着跑医院,先看看家里的中药箱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