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深山藏仙草,这些中药宝贝你认识几个?

一归堂 2025-04-27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在贵州的褶皱里走一趟,你会发现大山是个活脱脱的中药铺,那些长在悬崖石缝里的、躲在云雾林子里的、趴在溪涧边的草木,好多都是老辈人传了百年的"救命草",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,这座"天然药库"里到底藏着哪些宝贝。

天麻:会"逃跑"的山珍 要说贵州最出名的中药,天麻必占头牌,这玩意儿挑剔得很,专挑腐殖土厚的树林子,靠着蜜环菌的根须才能活,采药人都说天麻会"跑",其实不是真跑,是它块茎能在土里挪地方找养分,清明前后挖出来的天麻最金贵,炖鸡炖鸭能治头晕头痛,不过现在人工种植多了,正宗的野生天麻得往雷公山、梵净山那样的深山里寻。

杜仲:树皮比金子贵 在黔东南的苗寨,家家户户都认得杜仲树,这树的皮折断时会拽出白丝,苗医叫它"丝棉树",过去背夫摔伤腰,撕块杜仲皮嚼吧嚼吧敷上,再喝口泡杜仲的酒,第二天又能赶路,现在科学发现杜仲胶能降压,树皮炒黑猪瘦肉可是道硬菜,不过要认准叶子发亮、树皮有银灰色绒毛的,才是正经杜仲。

铁皮石斛:岩壁上的软黄金 贵州人叫它"吊兰花",专长在人迹罕至的石灰岩缝里,这兰草看似柔弱,却能熬住大旱,苗家姑娘采石斛要系着红绳,说是怕它"害羞"缩回石缝,新鲜石斛嚼着黏牙,拿它煲老鸭汤,滋阴润肺的效果比人参还实在,不过野生石斛早被列保护植物了,现在市面上多是仿野生种植的。

吴茱萸:辣得冒汗的"山胡椒" 走在黔北的山路边,总能闻到股子呛鼻子的辛香,准是吴茱萸结果了,这树果子晒干能当驱寒药,泡脚加点吴茱萸粉,寒气顺着脚底往外冒,当地人还拿它泡酒,冬天喝一口,从喉咙到胃都烧得暖烘烘,不过摘果子要戴手套,汁液沾皮肤上火烧火燎地疼。

金银花:山崖上的清凉剂 贵州人管金银花叫"忍冬藤",端午前后开得最欢实,新鲜的花朵晒干泡茶,清热解毒比凉茶管用,苗医有个偏方:金银花加野薄荷熬水,治风热感冒一绝,不过要认准花瓣厚实、花蕊带点黄的,那种长在阴湿处的最地道。

艾草:端午门上的"布娃娃" 贵州艾草跟别处不同,叶片背面有层白绒毛,气味更浓烈,清明时节掐嫩芽焯水捣碎,和糯米粉做艾粑,这是黔南一带过节必备,产妇坐月子要用陈年艾绒熏房间,说是能驱晦气,不过野生艾草越来越少,现在多是田里种的。

何首乌:藤缠树的千年精 在乌蒙山区的古树上,常能看到何首乌藤把树干裹成麻花,老药农说藤越粗年份越久,挖出来的块根切开能拉丝,以前走街串巷的游医,背着竹篓收鲜首乌,当场切片蘸糖生吃,说是能乌发健骨,不过现在知道肝毒性,可不敢乱吃了。

重楼:七叶一枝花的传说 这草在贵州叫"独角莲",一根茎只开一朵花,苗族古歌里说它是神农氏尝百草时发现的解毒药,新鲜重楼捣烂外敷,毒蛇咬伤都能救,不过这货有毒,必须配其他药材煎煮,现在人工种植的重楼泛滥,真正野生的得往没人去的原始林里找。

半夏:毒蘑菇似的怪球 贵州半夏个头小,但药劲足,老中医说它能燥湿化痰,就是炮制麻烦,得用生姜、明矾反复泡,山民们雨后去腐殖土厚的地方挖,那白疙瘩长得跟毒蘑菇似的,不过生半夏有毒,必须煎透才能入药。

茯苓:松树根下的白馒头 贵州茯苓多长在马尾松底下,挖出来像沾着泥的白面疙瘩,新鲜茯苓切片晒干能存三年,煮粥放几片健脾安神,不过现在松林少了,野生茯苓越来越金贵,药店里卖的多是安徽产的,要认准断面有云纹的才是好货。

在贵州找草药得碰运气,有时候蹲半天只能挖到几株,不过山里人都知道,见着成片的草药别贪心,留些种子让它繁衍,现在政府也严打滥采,很多珍稀药材都圈起来搞林下种植了,下次进山要是遇见老药农,递根烟套套话,说不定能学两手辨药的绝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