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啊,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张大夫,最近后台总有人私信问骨结核的事儿,今天就专门聊聊这个让人头疼的毛病,说实话,这些年我见过太多被医院判了"死刑"的患者,最后靠着中药慢慢调回来,今天就把压箱底的方子掏出来,不过咱们先说明白——治病得听大夫的,今天聊的只是传统经验,具体用药还得找专业医生!
骨结核到底是个啥玩意儿?
老辈人管这病叫"骨痨",说白了就是骨头里长了"蛀虫",西医说是结核杆菌跑到骨头里安家,中医讲究"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",说白了就是身子虚了,邪气趁虚而入,我接诊过不少病人,都是长期熬夜加班、营养跟不上,突然哪天就腰酸背痛得直不起腰。
前年我们村王婶就是典型例子,刚开始以为是腰椎病,按摩针灸折腾半年不见好,最后片子一照——胸椎两处病灶,当时她整个人瘦得只剩80斤,夏天还裹着厚棉袄,现在经过两年调理,不仅能下地干活,上个月还去跳广场舞了,所以说啊,这病真不是绝症,关键得找对路子。
中药治骨结核的三大绝招
我师父常说:"杀结核菌就像剿匪,西药是机枪大炮,中药就是围追堵截的民兵。"这话虽然糙,但道理对,中药对付骨结核主要靠这三板斧:
-
扶正祛邪:好比给身体雇保安
常用黄芪、党参这类"补气高手",配上当归、熟地补血,就像给免疫系统开小灶,我有个方子用量很特别:黄芪30克配当归6克,这是取"气为血之帅"的道理,很多患者喝半个月就说精神头回来了。 -
化痰散结:把骨缝里的痰湿揪出来
半夏、白芥子这些化痰药最关键,特别是猫爪草,别看名字怪,却是消结核的利器,有次省城专家来交流,看到我们用的猫爪草剂量比教科书大三倍,吓一跳,其实这是我们南方山区的经验,山里湿气重,用量轻根本掀不动痰湿。 -
补肾健骨:给骨头喂营养
骨结核最爱盯上肾虚的人,所以补骨脂、骨碎补这些带"骨"字的药最对症,记得有位中学老师,疼得拄拐上课,我让他每天嚼30克补骨脂当零食,三个月后拍片显示病灶钙化,现在天天骑车上班。
那些年用过的有效方子
给大家看看我的诊疗本(当然隐去个人信息了),这几个方子救过不少人:
基础方:黄芪30g+当归10g+猫爪草15g+百部10g+补骨脂15g
这是保底配置,好比盖房子打地基,黄芪当归打底补气血,猫爪草百部抗结核,补骨脂专门伺候骨头。
疼痛厉害加:延胡索15g+乳香10g
去年工地老赵疼得整宿睡不着,加了这两味药,当天就能睡安稳觉,不过乳香对胃刺激大,都得包煎。
低热盗汗加:银柴胡15g+青蒿10g
隔壁村小芳才20岁,发烧一个月当感冒治,后来发现是骨结核,加了这两个退虚热的药,烧三天就退了。
胃口差加:砂仁6g(后下)+鸡内金10g
中药见效慢,就怕患者中途撂挑子,这两个开胃的药能让人坚持喝下去,毕竟再好的方子不喝也是白搭。
熬药的门道比吃药还重要
别小看煎药,搞错了可就白忙活,我见太多人药没少喝,就是方法不对:
-
砂锅是祖宗传下来的宝贝
铁锅铜锅会闹化学反应,不锈钢凑合能用,但砂锅才能炖出中药的魂儿,实在没有,搪瓷盆也能顶一阵。 -
泡药比煎药更讲究
药材倒进砂锅,得用冷水泡透,猫爪草这种硬疙瘩,至少要泡两小时,我丈母娘以前总嫌麻烦,直接开水煮,结果补骨脂的有效成分全浮在药渣里,白瞎了好药材。 -
火候得像哄孩子
大火烧开转小火,咕嘟咕嘟冒小鱼泡就行,特别是含麻黄的方子,熬干了容易出事,有回急诊收了个中毒的,就是自己熬药熬干了喝浓汁闹的。 -
顿顿热乎喝最见效
早上空腹喝最好,晚上饭后半小时再来一碗,凉了的药不仅伤胃,效果至少打八折,我那口子当年坐月子落下腰痛,就是靠每天雷打不动喝热药汤养过来的。
吃中药的那些讲究事儿
光喝药不够,还得会"凑十":
-
鸡蛋是天然营养库
每天保证两个土鸡蛋,蛋白补充氨基酸,蛋黄里的卵磷脂还能帮药物吸收,记得要水煮蛋,荷包蛋油太大。 -
黑鱼汤赛过人参汤
术后恢复期的病人,我都会让他们买条黑鱼炖汤,这玩意补气血还不上火,比甲鱼便宜多了。 -
晒太阳比补钙片强
上午九点到十点的太阳最补骨,后背对着阳光晒半小时,胜过吞一把钙片,我们病房以前有个小伙子,晒了两个月太阳,血钙指标直线上升。 -
忌口不是吓唬人
羊肉狗肉这些大发之物一定要忍,辣椒白酒更是碰不得,我表叔当年偷吃火锅,当晚疼得送急诊,这教训够深刻吧?
说几个真实故事给你提神
故事一:菜市场卖鱼的老刘,确诊时骻关节烂了个洞,西医说要换关节,他吓得跑来找我,我用基础方加牛膝引药下行,配合每天熏艾条,三年过去,他现在还能蹬三轮送货。
故事二:初中语文老师李姐,脖子僵得像木头,我让她把葛根加到30克,配合颈椎操,上周她还发微信说,终于能转头看黑板了。
故事三:快递小哥阿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