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血两虚别慌张!老中医推荐的中药调理方子,帮你把元气补回来

一归堂 2025-04-27 科普健康 1606 0
A⁺AA⁻

朋友们,今天咱们聊点实在的——气血两虚到底该怎么用中药调理?最近总有人问我:“脸色发黄、头晕乏力、睡不好,是不是气血亏了?”今天就带大家一次性搞清楚气血两虚的那些事儿,再分享几个经典中药方子,连注意事项都给你们安排明白!

气血两虚到底是啥?别和“贫血”混为一谈!

很多人一听说气血两虚,就以为是“贫血”,其实不完全一样,气血是中医的说法,气就像身体的“燃料”,推动血液循环、器官运作;血则是滋养脏腑的“营养液”,两者互相拖累,虚了就会引发一连串问题:

  • 气虚表现:容易累、说话没力气、爬楼梯喘半天、免疫力差(动不动就感冒)。
  • 血虚症状:头晕眼花、手脚冰凉、月经量少颜色淡、指甲嘴唇发白。
  • 合并发作:可能心慌失眠、食欲差、便秘和腹泻交替……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!

我自己以前熬夜写稿,头发一把把掉,脸色蜡黄,喝了三个月中药才缓过来,中医说:“气血一亏,全身遭罪”,真不是吓唬人!

补气血的中药方子,经典才是硬道理!

市面上补气血的中成药一堆,但真要对症,还得看这3个“底子”——四君子汤补气,四物汤补血,合起来就是八珍汤,别嫌老套,这可是千百年验证过的配方!

八珍汤:气血双补的“黄金搭档”
人参9g、白术9g、茯苓9g、甘草6g(补气四君子)
当归9g、川芎6g、白芍9g、熟地12g(补血四物汤)
怎么用?

  • 药材洗净后加水煎煮,一天两次,早晚饭后喝。
  • 怕冷的人加生姜3片,上火的话熟地换成生地。
  • 别连续喝超一个月,中间停一周让身体“消化”效果。

懒人版:中成药也能救急

  • 归脾丸:心脾两虚(睡不着、健忘)选它,但感冒时别吃。
  • 阿胶糕:血虚严重(月经后头晕)嚼两块,但湿气重的人少吃(舌苔厚腻的注意!)。
  • 人参养荣丸:手脚冰凉+胃口差,饭前半小时温水送服。

食疗小偏方:厨房里的中药

  • 黄芪+当归炖鸡:气血双补,一周一次别贪多。
  • 枸杞+红枣泡水:加点玫瑰花,疏肝解郁顺便美颜。
  • 黑芝麻+猪肝粥:血虚脱发必试,铁锅熬更好吸收。

吃中药避开这些坑,否则越补越虚!

  1. 别急着见效:中药讲究“润物细无声”,至少喝两周才感觉变化,那种三天止汗、五天红润脸的偏方,大概率加了激素!
  2. 忌口比吃药更重要
    • 少吃生冷:冰淇淋、生鱼片耗阳气,等于白喝药。
    • 远离油腻:炸鸡、肥肉糊住脾胃,气血更难生。
    • 别喝茶!茶叶里的鞣酸会“锁住”药效。
  3. 这些人不适合盲目补
    • 湿热体质(舌苔黄腻、脸上长痘)先祛湿再补。
    • 高血压患者慎用人参,改用党参更稳妥。
    • 孕妇别乱吃,尤其藏红花、三七这类活血药。

真实案例:她是如何用中药逆袭的?

我邻居王姐,40岁出头,去年因为流产后气血大伤,整个人像老了十岁:面色萎黄、整天犯困、站起来眼前发黑,老中医给她开了八珍汤加减方,配合每天艾灸足三里,坚持两个月后,她朋友圈晒图说“终于不用靠腮红撑气色了”,关键细节是:她把药渣用来泡脚,说浪费可惜,结果睡眠质量也变好了!

划重点:补气血的本质是养习惯!

别以为喝几副药就万事大吉,想要气血充足,得从根上改:

  • 睡觉比吃药管用:晚上11点前躺床上,肝血才能回流修复。
  • 运动要适度:散步、八段锦比剧烈运动更养气血,大汗伤阳!
  • 情绪管理:焦虑暴躁最耗气血,学学冥想或揉按太冲穴。

最后唠叨一句:气血亏了别焦虑,但也别自行当“大夫”!抓药前务必找正规中医师辨证,舌诊脉诊后才靠谱,毕竟中药讲的是“一人一方”,你的体质可能和别人差了十万八千里呢!

(本文纯属健康科普,具体用药请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