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丫头,这竹叶子晒干了可是好东西!"三十年前跟着外婆在竹林捡柴火时,总能看到她仔细收集那些嫩绿的竹叶,那时候只觉得老人家迷信,直到去年自己上火咳嗽半个月没好,喝了邻居王大夫给的竹青茶才惊觉——原来这片随手可摘的"绿色"真是个宝!
藏在竹林里的千年本草智慧
竹青入药可不是现代人的发明,翻看《本草纲目》就会发现,李时珍早就记载:"淡竹叶(竹青)味甘淡寒,主胸中痰热,咳逆上气。"古人用它来退烧止咳的智慧,穿越千年依然在民间流传,浙江安吉的老篾匠告诉我,过去山民被毒蛇咬了,都是直接嚼新鲜的竹叶外敷,说是能拔毒。
现在科学终于追上了祖辈的经验,研究发现竹青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比普通绿茶高3倍,特别是其中特有的竹叶苷,既能消炎又能调节人体免疫力,难怪连三甲医院的呼吸科医生都会建议雾霾天用竹青煮水漱口。
从退火神器到养生新宠
别以为竹青只能治上火!上个月拜访县城百年药铺的刘掌柜,他掏出压箱底的配方:春天的竹青配上桑叶、薄荷,做成的"三鲜饮"专治春困;夏天加荷叶、西瓜翠衣,熬出的消暑茶比冰镇饮料管用百倍;秋燥时节混着雪梨川贝炖煮,润肺效果堪比燕窝。
最让我惊艳的是美容院的新宠——竹青面膜粉,把晒干的竹叶磨成细粉,混着蜂蜜牛奶调匀,对付闭口粉刺的效果比某大牌芦荟胶还明显,隔壁开美甲店的小芳偷偷说,她们店里用的纯植物指甲加固剂,其实就是竹青提取液兑甘油。
小心!你用的可能是"假竹青"
市面上打着竹青旗号的产品五花八门,但真正懂行的都知道要看产地,江西宜丰的"佛竹"叶片肥厚,煮出来的汤色碧绿清澈;福建长汀的"斑竹"叶脉分明,揉搓后香气能萦绕半天,要是买到广东产的"撑篙竹"叶子,那清热效果至少要打对折。
更要注意采摘时节,老药师教我个诀窍:清明前后采的竹芽最嫩,适合泡茶;立夏时节的成熟叶纤维多,更适合煎煮,现在有些商家用落地黄叶冒充,那种发黑带斑点的千万别买,不仅没药效还可能含霉菌。
厨房里的竹青魔法
谁说中药就得苦兮兮?我家冰箱常备竹青蜜饯,做法简单得很:嫩竹叶焯水断生,层层撒盐揉搓出苦汁,再用冰糖腌渍三天,早上夹在苏打饼干里当早餐,比薯片健康多了。
最近迷上了竹青炒蛋,把切碎的竹叶跟鸡蛋液搅匀,热锅冷油快速翻炒,出锅前淋几滴香油,这道翡翠炒蛋不光好看,吃完第二天口腔溃疡都好了大半,菜市场卖草药的阿伯说,他们老家还用来蒸糯米饭,据说能驱瘴气。
这些人碰不得竹青!
别看竹青温和,但不是人人适合,表弟去年考研期间天天喝竹青茶提神,结果拉肚子进了医院,中医提醒:阳虚体质的人(怕冷、手脚冰凉)要慎用,孕妇和经期女性最好咨询医师,还有人把竹青当减肥茶猛喝,结果导致电解质紊乱,这个教训千万要记住。
辨别新鲜竹青有个土方法:用手撕叶片,断面流出白色汁液且黏手的才是上品,如果撕开就碎成干草状,说明采收时间不对或者存放太久,建议大家去正规药房购买,别在旅游区买所谓"野生竹青",十有八九是染色陈货。
下次路过竹林,不妨抬头看看那些迎风摇曳的青翠,这片养活了无数山里人的"神仙叶",正等着我们重新认识它的好,不过记得,再好的东西也要适量,毕竟老祖宗说的"过犹不及",放在竹青这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