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一变冷,隔壁王阿姨的膝盖又开始"天气预报"了,这让我想起老家爷爷常说的"药酒养筋骨"的老法子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流传在民间的祛风湿中药药酒方子,不过可要记好,这些方子都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智慧结晶,但具体用不用还得听大夫的话。
要说这风湿骨痛啊,就跟老旧房子漏雨似的,年轻时不觉得啥,年纪大了毛病全找上门,我爷爷以前总说:"酒是粮食精,药是草木灵,两样配着用,关节不疼行。"这话虽然听着糙,但确实有几分道理,药酒这东西讲究的就是药材泡在酒里慢慢释放药性,不像西药那样猛,倒是适合慢慢调理。
先说说最基础的当归川芎酒,当归补血大家都知道,川芎可是活血行气的高手,这两味药配上红花、桂枝,简直就是给关节做深度按摩,做法也简单:当归50克、川芎30克、红花20克、桂枝15克,50度以上的白酒5斤,泡上半个月就能用,每天早晚喝一小盅,就像给生锈的关节抹润滑油似的。
记得去年我二叔腰突发作,疼得直咧嘴,他那个老战友给他弄了个五加皮酒的方子,这方子里有五加皮、木瓜、桑寄生这些山野里的宝贝,再加上续断、牛膝这些接骨木似的药材,泡出来的酒颜色金黄透亮,闻着就有股草药香,二叔每天抿两口,不到一个月就能弯腰提鞋了,不过这方子有个讲究,糖尿病人可不敢碰,里面的糖分能甜掉牙。
要说见效快的还得数海马蜈蚣酒,上次我陪张大爷去医院复查,老中医偷偷给他开了这个方子,海马两条、蜈蚣三条听着吓人,其实都是晒干的处理过的,配上熟地、杜仲这些补肝肾的药材,用黄酒泡着,这酒劲儿大,得兑着温水喝,不然晚上该上火了,张大爷喝了两个月,现在爬楼梯都不打软腿了。
泡药酒看着简单,里头门道可多着呢,先说容器,玻璃瓶或者陶罐都行,不锈钢桶可不行,会窜味,药材处理也有讲究,虫草、人参这些贵重药材得切成薄片,根茎类的最好捣碎,这样药效才能渗出来,泡的时候别放太阳底下,阴凉处慢慢等着就行,每天晃晃瓶子就像摇骰子似的。
喝药酒也得讲规矩,早上空腹别喝,伤胃;晚上临睡前来一点,借着酒劲疏通经络,量要控制住,一两到二两之间,喝多了跟喝醉没两样,有些人天生酒精过敏,舌头沾一口就起疹子,这类人千万别硬试,孕妇、高血压、肝病患者更是碰都别碰,这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前阵子楼下刘姐自己泡了药酒,结果喝完浑身痒得睡不着,跑医院一看,原来是对艾叶过敏,所以说啊,第一次尝试最好找老中医把脉开方,就像量体裁衣似的,得合身才行,我认识个退休的周大夫,专门给人开这种季节调理方,春天强肝,冬天补肾,四季的方子都不一样。
泡好的药酒存着也有讲究,避光是第一位的,太阳晒着容易变质,温度要保持在20度左右,太热药效挥发,太冷药材活性降低,我家那坛子泡了三年的药酒,现在颜色还清亮着呢,喝着有种陈年佳酿的醇厚,不过要是发现酒变得浑浊,或者有酸味,赶紧倒掉别心疼,变质的东西喝下去更糟心。
最后唠叨一句,药酒虽好可不是仙丹,我见过有人把药酒当饭吃,结果喝出胃出血,咱们普通人就当它是日常保健,该吃药看病照样不能少,就像爷爷说的:"药酒是锦上添花,不是雪中送炭。"关节疼得厉害还是得正规治疗,这些土方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