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瞿麦的行情是涨是跌?2023年市场暗流涌动,种植户该何去何从?

一归堂 2025-04-27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两年,中药材圈子里悄悄冒出个"黑马"——瞿麦,这种不起眼的野花,因为一句"利尿通淋、活血通经"的药用价值,硬生生从山野间的杂草变成了药商手里的香饽饽,但最近市场上的风声有点紧,有人囤货待涨,有人连夜抛售,种植户老李蹲在地头抽了半包烟,看着自家瞿麦田直犯嘀咕:"这玩意儿到底还能火多久?"

瞿麦行情怪象:药店冷门VS药厂疯抢

要说瞿麦的行情,得先掰扯清楚它的双重身份,在普通中药店,瞿麦常年坐冷板凳,抓药的老百姓十个里有九个没听过这名字,但转到制药企业那边,情况完全两码事,某中成药厂家的采购经理透露,他们厂一款祛湿通淋的常用药,瞿麦是配方里的"隐形冠军",月均消耗量能装好几辆大货车。

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市场割裂,直接导致瞿麦的行情像坐过山车,222年以前,安徽产地统货价格还在8-10元/公斤晃悠,到了2023年春季,突然窜到25元/公斤高位,药商老王摸着手机里的期货APP苦笑:"昨天刚签的合同,今天产地就涨价,这中药材生意越来越像炒股了。"

三大推手搅动市场风云

中药配方颗粒"带货"效应

2023年中药配方颗粒新政落地,多家头部企业忙着扩产线,瞿麦作为八味小檗皮散、石韦胶囊等经典方剂的原料,需求量直接翻番,河北安国的交易市场上,药厂采购员举着手机现场直播抢货,把产地农户的院坝挤得水泄不通。

资本下乡催生"种植潮"

看到连翘、酸枣仁的价格神话,资本闻着血腥味就来了,云南某药企2022年在川西高原圈了5000亩地种瞿麦,打着"订单农业"旗号,实则暗中布局供应链,但瞿麦可不是耐折腾的主,海拔稍不对、雨水一多就容易烂根,这批新产区至今良品率不足四成。

国际中医药热暗度陈仓

别看国内药店冷清,瞿麦在东南亚却成了"网红",马来西亚某华人药企大量订购瞿麦提取物,用来做痛风茶饮,更有意思的是,日本汉方药企突然加大对瞿麦的质量管控,重金属超标的产品直接退货,倒逼国内种植标准升级。

种植户的算盘:赌行情还是求稳当?

在河南焦作的瞿麦种植基地,60岁的陈大爷正给刚冒芽的苗子盖遮阳网,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:每亩地种子、化肥、人工成本要1800元左右,按当前22元/公斤的收购价,亩产400公斤才能保本。"去年这时候卖到28元,今年要是掉到18元,这一年就白干了。"

更扎心的是,瞿麦娇气得很,山西产区的农户老张说,去年开花期遇上连阴雨,30%的花朵还没来得及采摘就烂在枝头,冷库里积压的陈货现在成了烫手山芋,有人想低价处理,但药典对含水量的严苛规定又卡着脖子。

行家支招:三招破解瞿麦生死局

套种经济作物对冲风险

安徽亳州已有种植户摸索出"瞿麦+薄荷"套种模式,薄荷生长周期短,正好错开瞿麦的采收期,两者共用灌溉设施,亩均综合收益能提升30%,关键是薄荷市场成熟,价格波动相对平缓。

盯紧药典标准升级

2025版药典据说要新增瞿麦的黄曲霉毒素检测项,山东某合作社提前布局有机种植,虽然产量降了15%,但每公斤能多卖8块钱,他们的秘诀是:用麸皮替代化肥,雇人手工除草。

抱团取暖玩转期货

重庆几个种植大户联合成立了合作社,跟期货交易所挂钩,他们把30%的产量做成标准化仓单,既能锁定最低收购价,又能分享价格上涨红利,不过这招门槛高,得有专业团队盯着K线图。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