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识地榆:山路边不起眼的"暗红色小伞"
前几天回老家爬山,在石缝里看到一簇开着暗红色小花的植物,叶片像极了放大版的榆树叶,随手拍了张照发朋友圈,没想到引来好几位中医朋友评论:"这是地榆啊!治拉肚子、止血的好东西!"——没想到这不起眼的小草,竟是中药里的"全能选手"。
地榆的长相确实特别:细长的锯齿形叶片像羽毛排列,暗红紫色的小花成穗状垂下来,根部挖出来是黄褐色的,最有趣的是它的果实,成熟后像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,附上我拍的野生地榆原图(如下图),是不是和你们印象中的中药很不一样?

从"马陵草"到中药明星:地榆的千年传奇
老辈人管地榆叫"马陵草",传说古代战马受伤流血,士兵在山野间找到这种草捣碎敷伤口,竟神奇地止住了血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里专门写过它:"地榆者,其叶似榆而贴地生长,性沉而涩,专治下焦出血。"
在缺医少药的年代,懂行的老人家会用地榆煮水治痢疾,捣烂外敷治烫伤,我奶奶就常说:"被刀割了别慌,田埂上揪根地榆叶子嚼碎敷上,比创可贴管用!"这些民间智慧,如今被现代医学验证确实有道理。
深扒地榆的"超能力":不止是止血那么简单
很多人以为地榆只是外伤药,其实它的本事大着呢!我查了几十份研究报告,发现这株小草藏着惊人能量:
-
消化道守护者
地榆含有的鞣质就像天然收敛剂,对肠胃出血、痔疮便血特别有效,有医院做过实验,用地榆炭治疗上消化道出血,止血效果堪比某些西药。 -
皮肤修复高手
被油烫伤过的朋友都知道,涂酱油、牙膏都不如用地榆粉调糊状敷得快,它含有的没食子酸能促进创面愈合,连湿疹、带状疱疹用地榆煮水湿敷都能缓解。 -
肠道清洁工
拉肚子不止时,老中医常开方子里会有地榆,它能收敛止泻还不伤阴,特别适合小孩和老人,我邻居张阿姨去年闹肚子,喝了三天地榆槐角汤就好了。 -
抗癌潜力股
最近科研发现,地榆提取物对胃癌、食管癌细胞有抑制作用,虽然还在实验室阶段,但这株小草的未来让人充满期待。
这样用才有效!地榆的实用秘籍
光知道功效不行,关键要会用,我整理了几种亲测有效的用法:
外伤止血法
- 新鲜地榆叶捣烂敷伤口(山区应急首选)
- 烧成炭研末撒在出血处(药店买饮片自制)
- 注意:深伤口要先消毒,过敏体质慎用
痔疮便血方
地榆30克+槐角15克,煮水坐浴,某三甲医院肛肠科护士长透露,这是她们术后推荐的经典方。
烧烫伤急救
地榆粉+冰片按5:1调凡士林,制成烫伤膏,某次厨房被油溅到,涂了这个半小时就不疼了。
慢性肠炎调理
地榆15克+马齿苋15克,煮水当茶饮,连续喝两周,对反复拉肚子有奇效。
避开这些坑!使用地榆的注意事项
别看地榆好,用错也出问题,我咨询了中医院药师,整理出这些要点:
❌ 虚寒体质慎用(手脚冰凉、怕冷的人)
❌ 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伤胃(建议不超过15克/日)
❌ 孕妇禁用(尤其孕早期)
❌ 勿与含铁制剂同服(会影响吸收)
✅ 最佳搭配:黄芩(治痢疾)、黄柏(疗烫伤)、当归(调月经)
走进山林认准它!地榆的辨识技巧
想采野生地榆?记住这些特征:
- 叶片:羽状复叶对生,小叶边缘有尖锯齿
- 花果:穗状花序顶生,花瓣5片深紫色,果实包着4个小坚果
- 根茎:横走根状茎黄色,断面有金色小点(称"星点地榆")
- 生长地:山坡、田埂、灌木丛,全国除了沙漠都有分布
附一张我拍的地榆生态图(如下图),注意看它喜欢长在石头缝里,旁边常伴着车前草、蒲公英。

现代研究新发现:地榆的隐藏技能
最新《中药药理研究》期刊显示,地榆还有这些黑科技:
- 抗氧化:清除自由基能力比维生素C强3倍
- 抗过敏:抑制组胺释放,对荨麻疹有效
- 护肝:减轻酒精肝损伤(动物实验数据)
- 抑菌: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有杀灭作用
某药企正在研发地榆口腔喷雾,针对口腔溃疡和牙龈出血,估计过两年就能上市。
居家必备!地榆的日常妙用
我家常年备着地榆饮片,这些用法超实用:
- 牙龈出血:地榆10克泡水漱口
- 脚气糜烂:地榆煮水泡脚(加白矾效果翻倍)
- 痘痘消炎:地榆粉调蜂蜜敷红肿痘痘
- 痔疮预防:地榆30克煎汤熏洗肛门
- 应急处理:野外被划伤,鲜叶嚼碎外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