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身边好多朋友都喊浑身不舒服,不是这里磕青了,就是那儿肿起来了,跑医院排队挂号实在麻烦,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,藏着不少对付肿痛的好宝贝,今天就跟大家唠唠这些"天然消肿剂"的用法。
厨房里就能找到的消肿神器 上次我做饭被热油烫到手指,我妈赶紧抓了一把金银花煮水,看着黄澄澄的药汤晾凉后敷在红肿处,没半小时刺痛感就减轻了,这才知道原来金银花不仅能泡茶,还是现成的"创伤急救包",它性甘寒,既能清热解毒,又能凉血止疼,像蚊虫叮咬、轻微烫伤这种急性肿痛特别管用。
山野里的天然药库 周末爬山采风时,我总爱认认路边的草药,那次在溪边发现大片蒲公英,嫩绿的叶子还带着露水,随手摘几片揉碎敷在膝盖旧伤上,凉丝丝的感觉特别舒服,后来查资料才明白,这随处可见的"小伞兵"可是消痈散结的高手,新鲜蒲公英外敷能缓解乳腺炎肿痛,晒干后煮水还能治泌尿系统感染。
泡脚桶里的养生密码 有段时间天天穿高跟鞋,脚踝肿得像馒头,邻居王奶奶教我个土方子:艾叶+生姜+花椒,这三样东西超市都能买到,煮一大锅泡脚水,热气蒸腾中感觉经络都被打通了,艾叶温经止血,生姜发汗解表,花椒杀虫止痒,泡完脚不仅消肿,整个人都松快了,现在我家的泡脚包里永远备着这三样。
那些年错过的外用良方 很多人不知道,黄柏这味药外敷比内服更见效,去年装修房子盯工地,小腿被钢筋划了个口子,又红又肿,老师傅拿黄柏粉兑蜂蜜调成糊状给我敷上,第二天换药时伤口周围都没那么烫了,后来才知道黄柏搭配大黄,就是著名的"金黄散"配方,对丹毒、蜂窝组织炎效果显著。
厨房药房的双重身份 说到消肿止痛,可不能漏了厨房里的五香调料,前阵子切菜割到手,正好用上婆婆教的法子:桂皮3克+丁香2克+白芷5克,煮开后放温擦洗伤口,这些辛香料不仅能抗菌消炎,淡淡的香气还能安抚情绪,不过要注意浓度,太浓反而刺激皮肤。
祖传秘方的现代应用 上个月带儿子踢球,小家伙摔得膝盖青紫,想起老家有个土方子:鲜土豆片+三七粉,把土豆切成透明薄片,撒上药店买的三七粉,像叠罗汉似的敷在伤处,土豆含大量淀粉能吸出组织液,三七活血化瘀,敷了两天淤青就淡了好多,现在这成了我家的运动损伤应急方案。
使用中药的讲究 虽然这些天然药材效果好,但使用时也有门道,比如艾叶泡脚水温别超过45度,不然反而加重肿胀;蒲公英新鲜用效果最佳,晾干后药效会打折;黄柏粉调配时要控制比例,太稠容易结块,最保险的方法是咨询中医师,根据体质调整配方。
日常养护的小窍门 其实预防肿痛更重要,我习惯在冰箱常备些薄荷叶,夏天被晒伤后敷一片,清凉镇痛特别舒服,冬天则准备艾绒坐垫,久坐办公室也不怕湿气淤积,每周用茯苓粉掺在面膜里敷脸,对缓解面部水肿有奇效。
这些年来,我家药箱里西药越来越少,各种小布袋装的中药材倒是塞得满满当当,每次身上某个零件"闹脾气",翻出对应的草药侍弄一番,往往比吃药片来得安心,要是三天不见效或者越来越严重,还是要及时看医生,毕竟这些偏方更像是身体的"顺毛捋",关键时候还得靠专业治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