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邻居念叨"脚后跟疼不是病,疼起来真要命",这话可一点不假,上个月隔壁王婶拄拐半个月,一问才知道是脚后跟长了骨刺,其实这种毛病在中老年群体里太常见了,今天我就给大家扒一扒老中医们压箱底的调理法子,都是实打实的民间智慧。
要说脚后跟疼的根源,多半和肝肾不足、气血不畅有关,年轻时总觉得底子好随便造,等到四五十岁就开始还债,就像我家楼下修鞋的老刘师傅,天天站着干活,去年突然走不了路,西医说是足底筋膜炎,中医把脉一看——典型的寒湿淤积,气血过不来才导致的刺痛。
第一个要说的方子是用艾草和红花配的,这俩宝贝在中药店花小钱就能备齐,艾叶30克、红花15克,加两碗清水熬成药汤,注意要趁热熏蒸,等水温降到40度左右再泡脚,每天睡前泡20分钟,连着三天就能感觉脚下松快不少,有个快递小哥跟我反馈,他跑完这个疗程,原本早上落地针扎似的疼竟然好多了。
第二个偏方用的是厨房常客——威灵仙,抓一把粗盐加上30克威灵仙,炒热装布袋里轮流敷脚跟,这招特别适合受凉加重的疼痛,热敷时会感觉热气往骨头缝里钻,记得去年腊月张大妈摔了一跤,脚后跟肿得像个馒头,用这个方法配合艾灸,不出五天就能下地溜达了,不过要提醒的是,刚受伤急性期千万别急着热敷,得先冷敷止血。
第三个秘方可能很多人没听过,要用到活络效灵丹,这方子出自清末名医王清任的《医林改错》,当归、丹参、乳香、没药各15克,碾碎调黄酒敷在痛处,特别神奇的是,有个开出租车的大哥跟我说,他跑夜班落下的足跟痛,用这个方子敷了三次,居然能踩油门了,不过这味药活血力度大,经期或者血压高的朋友要慎用。
说了这么多,关键还得坚持调理,就像养花不能光浇水,还得松土施肥,平时建议大家多踮脚走路锻炼足弓,晚上用花椒水泡脚驱寒,鞋子选带足弓支撑的款式,要是疼得实在厉害,千万别硬撑,该去医院拍片还是得去,毕竟咱们分享的都是辅助调理的土方子,正规治疗才是正道。
对了,这些方子最好咨询当地中医师再试试,就像老话说的"千人千方",别人管用的未必适合你,前阵子菜市场卖肉的李哥乱用药酒捈,结果过敏起水泡,可别学他这种急脾气,养生这事啊,急不得也马虎不得,慢慢调养才能断根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