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李的朋友圈可热闹了,这个在中药材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炮儿,突然连着三天晒刺五加杆的货场实拍图,配文也有意思:"这行情,十年前可不敢这么玩!"勾起了我这行外人的好奇心。
要说刺五加杆这味药,北方的朋友应该不陌生,早年间东北林场的工人都知道,这种长满尖刺的灌木杆子,切片晒干后可是祛风湿的好东西,不过这两年,这玩意儿在中药材天地网上的身价可是坐上了过山车。
上周五我特意跑了趟亳州中药材市场,刚进大门就看见挂着"粤A"牌照的货车正在卸货,车厢里码着整整齐齐的刺五加杆捆扎包,跟货主王总攀谈才知道,他们公司去年在天地网采购了80吨刺五加杆,今年直接翻倍到160吨。"现在南方养生馆都拿它当祛湿茶的主料,我们连夜加工都供不上。"
打开手机刷天地网APP,输入"刺五加杆"四个字,跳出来的求购信息足足有三屏,最显眼的是条加急采购:"山东某制药厂急需20吨优质刺五加杆,要求含髓不超过5%,48小时内到货",下面跟着二十多条报价,价格从每公斤18块到25块不等。
这行情让我想起去年在安国药材交流会上遇见的张老板,当时他蹲在摊位前挑拣刺五加杆,边挑边念叨:"以前这都是山民砍了烧火的柴火,现在倒成了金疙瘩。"他随手抓起根两指粗的杆子:"瞧这截面,年轮清晰的才够药效,现在机器切片的卖相好,价格能翻一番。"
市场里的老陈给我算了笔账:今年新货上市初期,天地网报价还在16元徘徊,转眼到了霜降时节,价格蹭蹭往上涨。"主要是广东那边的凉茶铺子囤货,还有韩国客商在大量收。"他指着远处正在装车的韩语标签货箱,"看见没?人家把中药配方改成茶包,出口量涨得厉害。"
不过这行水也深,上周就有新手卖家在天地网论坛吐槽,好不容易收到的货款,转头发现客户要的是"去皮去刺"的精制货,自己发的却是普通统货,老李说现在精明的买家都在订单里加备注:"断面直径不低于1.2cm,含水量低于12%",稍不留意就要吃差评。
转悠到市场西头,看见几个戴白帽的回族商人正围着手机争论,凑近一听,原来他们在抢天地网限时抢购的陈年老货。"这种存放三年以上的杆子,药效比新货强三成。"带头的马老板透露,他们专门盯着那些药农清仓的尾货,"有时候半价就能收到,转手卖给药厂就是暴利。"
天色渐晚时,我注意到个奇怪现象:好多档口都把刺五加杆样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,价格牌却用红笔写着"面议",问了才知道,现在天地网搞了"竞价采购"新玩法,大买家发布需求后,各路供应商在线出价,价低者得,这种新模式让中间商赚差价的空间越来越小。
回家路上刷到条短视频,某网红中医举着刺五加杆讲解:"这可不是普通的树枝,泡酒要选带髓的,煮茶得用三年陈,外行人买便宜货等于扔钱......"评论区立马有人@中药材天地网官方号,问哪里能买到正宗货,看来这波养生热潮,还要在天地网上再烧一阵子。
望着手机里不断跳动的求购信息,突然想起老李说的那句话:"现在做药材生意,手机里得装着整个山林。"在这个手指点点就能完成全国采购的时代,刺五加杆的故事,或许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