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怎么炙,详细方法与常见问题解答

一归堂 2025-03-29 科普健康 4874 0
A⁺AA⁻

在中药炮制的众多方法中,“炙”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操作,通过炙法,可以改变中药的性能、增强疗效、降低毒性或副作用等,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中药怎么炙。

炙的分类及方法

(一)酒炙

  1. 操作方法: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,加入一定量酒拌匀,稍闷润,待酒被吸尽后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炒干,取出晾凉,除了炒制外,还有酒炖、酒蒸等方法,例如大黄,每 100kg 药物,用黄酒 10 - 15kg。
  2. 作用:酒性大热、味甘、辛,能活血通络、祛风散寒、行药势、矫味矫臭,酒炙可引药上行,增强活血通络作用,如大黄经酒炙后,其活血作用增强;还可矫臭去腥,如乌梢蛇、蕲蛇等经酒炙后可除去不良气味。

(二)醋炙

  1. 操作方法:分为两种,一种是先拌醋后炒,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,加入一定量米醋拌匀,稍闷润,待醋被吸尽后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炒干,取出晾凉,如乳香、没药等,每 100kg 药物,用米醋 20 - 30kg;另一种是先炒药后喷醋,将净选后的药物,置炒制容器内,炒至表面熔化发亮(树脂类)或炒至表面颜色改变,有腥气溢出(动物粪便类)时,喷洒一定量米醋,炒至微干,取出后继续翻动,摊开晾干,如五灵脂。
  2. 作用:醋性味酸、苦、温,具有引药入肝、理气、止血、行水、消肿、解毒、散瘀止痛、矫味矫臭等作用,醋炙可引药入肝经,增强活血散瘀止痛作用,如乳香、没药等;还可降低毒性,缓和药性,如甘遂、大戟等经醋炙后,毒性降低,峻泻作用缓和。

(三)盐炙

  1. 操作方法:先将食盐加适量水溶解,过滤后备用,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盐水拌匀,闷润,待盐水被吸尽后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,取出晾凉,例如杜仲,每 100kg 药物,用食盐 2kg,也有先炒药后加盐水的方法。
  2. 作用:盐性味咸、寒,能强筋骨,软坚散结,清热凉血,解毒防腐,矫味,盐炙可引药下行入肾经,增强疗效,如杜仲、巴戟天等盐炙后能增强补肝肾作用;还可缓和药物辛燥之性,如补骨脂等。

(四)蜜炙

  1. 操作方法:先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,然后与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拌匀,闷润,待蜜被吸尽后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炒至药物表面呈金黄色,不粘手时,取出晾凉,例如甘草,每 100kg 药物,用炼蜜 25kg。
  2. 作用:蜜性味甘、平,能补中润燥,止痛,解毒,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,如百部、紫菀等;还可增强补脾益气作用,如甘草、黄芪等;同时能缓和药性,矫味矫臭,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。

中药怎么炙 FAQ 常见问题大全

(一)问:不同的药物在酒炙时,酒的用量有固定标准吗?

答:不同药物酒炙时酒的用量并没有绝对固定的标准,但有一个大致范围,对于质地较轻、体积较小的药物,酒的用量相对较少;而质地较重、体积较大的药物,酒的用量可能会多一些,像川芎等常用药物,每 100kg 药物,用黄酒 10 - 15kg,但在实际操作中,还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、炮制目的等进行适当调整。

(二)问:醋炙后的药物储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?

答:醋炙后的药物应储存在干燥、通风的地方,因为醋具有一定的吸湿性,若储存环境潮湿,药物容易受潮发霉变质,要避免与有异味的物品存放在一起,防止药物吸收异味,影响质量和疗效,对于一些含挥发油成分较多的醋炙药物,如乳香、没药等,要注意密封保存,减少挥发油的散失。

(三)问:蜜炙时,如何判断炼蜜的程度是否合适?

答:炼蜜一般分为嫩蜜、中蜜和老蜜,嫩蜜含水量在 17% - 20%,相对密度约 1.34,色泽无明显变化,稍有黏性,适用于含较多黏液质、胶质、糖、淀粉、油脂、动物组织等黏性较强的药物;中蜜含水量约为 14% - 16%,相对密度约 1.37,颜色加深,有黏性,适用于黏性适中的药物;老蜜含水量在 10%以下,相对密度约 1.40,呈红棕色,黏性强,能拉出长白丝,适用于黏性差的矿物或纤维性药物,在判断炼蜜程度时,可以观察其颜色、含水量以及黏性等特征,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炼蜜程度。

中药的炙法是一门精细的学问,掌握正确的炙法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,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了解中药怎么炙有所帮助。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