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温病,很多老百姓第一反应就是"发烧",其实没那么简单!前两天邻居张婶家小子高烧不退,医院吊水三天都不见效,后来还是社区陈大夫开了几副中药,喝下去当晚就退烧了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老祖宗对付温病的绝招,看完你就知道中药治病有多精妙!
搞清楚啥是温病 温病可不是简单的感冒发烧,它是外感温热邪气引起的急性热病,打个比方就像夏天突然把烤熟的红薯塞进冰箱,外面寒里面热,人体被温热毒邪侵袭后,就会出现高烧、嗓子痛、浑身酸痛这些症状,常见的有风温、春温、暑温、湿温、秋燥、伏暑等类型,每种治疗方法都不同。
中医治疗三大法宝
-
辨证论治定方向 老中医看病就像侦探破案,先分清楚是"风热犯肺"还是"热入心包",就拿最简单的风温来说,发病急、怕冷轻、发烧重、喉咙痛,这时候就要用辛凉解表的银翘散,要是拖久了伤及肺部,出现咳嗽带血,就得换成清燥救肺汤。
-
复方配伍显神通 中药讲究君臣佐使,就像打配合战,以犀角地黄汤为例,水牛角(现在多用水牛角代替犀角)当君药清热凉血,生地黄为臣药养阴,芍药、丹皮当佐使活血化瘀,这四味药搭配,专治温病热入血分导致的吐血、发斑。
-
给邪气找出路 中医退烧不像西药强行降温,而是像开闸放水,通过发汗、通便、利尿三种方式驱赶热毒,比如防风通圣散,既能发汗解表,又能通便泻热,相当于同时打开两个排水口,特别适合表里俱热的重症患者。
居家必备中成药
-
安宫牛黄丸 这可是"温病三宝"之首,遇到高烧说胡话、手脚抽搐的情况,立即含服半颗,去年我们村王木匠中暑昏迷,就是靠这个救回来的,不过注意只能短期用,退烧后就停。
-
紫雪丹 专门对付高烧伴随便秘的情况,既有石膏、寒水石清热,又含芒硝通便,相当于给身体做"双向排毒",用温水化开慢慢喂,大人小孩都能用。
-
至宝丹 适合痰多咳不出、胸闷气短的温病患者,含有牛黄、玳瑁这些珍贵药材,能化痰开窍,记得要舌下含服,吸收更快。
经典药对大揭秘
-
石膏+知母 这对CP堪称清肺热黄金搭档,石膏像消防水龙头直接浇灭大火,知母就像善后队员清理余火,还能保护胃气,煮粥时放15克石膏、10克知母,连喝两天就能退烧。
-
金银花+连翘 这两兄弟是抗击温病的先锋官,一个清热解毒,一个透邪外出,新鲜金银花30克、连翘15克,加冰糖炖雪梨,既能退烧又润嗓子,小孩子特别爱喝。
-
青蒿+黄芩 对付夏季暑温最管用,青蒿解表退虚热,黄芩清肺火,采一把鲜青蒿(干品15克)配10克黄芩,开水冲泡代茶饮,比藿香正气水舒服多了。
食疗偏方也神奇
-
五汁饮 用梨、藕、荸荠、麦冬、鲜芦根各适量榨汁,这五种白色食材都有滋阴清热的作用,特别适合高烧后期口干舌燥,像给我奶奶用过,她说喝完喉咙像抹了薄荷油。
-
绿豆竹叶粥 绿豆50克煮开花,加鲜竹叶10片、粳米50克,小火熬到粘稠,既能补充水分,又能解毒利尿,记得别加糖,原味效果更好。
-
冬瓜薏米汤 冬瓜连皮切块,配炒过的薏苡仁30克,煮出白沫就行,这汤看着清淡,实则暗藏玄机,能祛湿退热,特别适合南方回南天发的温病。
注意事项避雷区
-
忌发物 羊肉、韭菜、香菜这些热性食物千万别碰,等于给火上浇油,去年诊所有个小伙子偷吃羊肉串,结果刚退的烧又窜到40度。
-
慎用补药 人参、黄芪这些补品这时候吃就像给敌人送弹药,必须等烧退干净,舌苔不黄了才能进补。
-
及时就医信号 如果出现持续高烧超39度、呼吸困难、皮肤出疹这些情况,别硬扛!赶紧去医院,该输液输液,该住院住院,中西医结合才安全。
最后教大家个简单判断法:看舌头!温病初期舌尖红,中期整个舌头发红,严重时舌面像涂了草莓酱,早上起床对着镜子看看,心里就有数了,记住这些方法,遇到温病别慌,家里备点金银花、板蓝根、夏枯草这些常用药,多数情况都能搞定,当然具体情况还要找专业医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