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看见朋友圈有人晒桑叶茶,还有人用桑叶做菜饼,搞得我好奇得抓心挠肝,正好前阵子整理中药图谱时存了不少桑叶特写图,今儿咱就唠唠这片不起眼却浑身是宝的叶子。
要说桑叶这玩意儿,打从老祖宗那会儿就是宝贝,您瞅瞅中药铺里那些发黄的古籍,《本草纲目》里明明白白写着:"桑叶乃手足阳明之药,汁煎代茗,能采风明日..."(此处省略古籍体描述),不过咱今儿不啃书,就说点实在的——您知道现在中药房卖的桑叶分"霜桑叶"和"嫩桑叶"两种吗?前者是深秋霜降后采收的,叶片厚实;后者是清明前摘的嫩芽,看着就像缩小版的荷叶。
前年我去安徽亳州药材市场考察,正赶上桑农集中卖货,那场面真叫壮观,整车的桑叶堆成小山,青绿的、半黄的、带霜的层层叠叠,老药农教我个窍门:挑桑叶得看叶脉,主脉分明且不发脆的才是好货,说着随手拿起片叶子对着阳光,透出薄如蝉翼的质感,跟咱们平时泡茶用的枸杞似的,好的桑叶确实讲究。
说到用法,可别以为只有泡茶这么简单,记得去年去浙江丝绸古镇采风,家家户户院角都种着桑树,当地阿婆教我拿新鲜桑叶焯水凉拌,入口微苦回甘,说是"春天的滋味",更绝的是她们把桑叶晒干磨粉,掺在面粉里烙饼,金灿灿的饼皮带着淡淡青草香,配碗小米粥能干掉三张。
前两天翻手机相册,发现存了组绝佳的桑叶特写,叶片表面那些细密的绒毛看得清清楚楚,叶缘锯齿像精心雕琢的蕾丝花边,最有意思的是叶背主脉上的"凹槽",老中医说这是鉴别真伪的关键特征,不过您可别学我对着图片瞎琢磨,真要买药用还得去正规药店。
现在市面上打着"桑叶"旗号的保健品可不少,什么桑叶面膜、桑叶枕头、甚至桑叶提取物胶囊,上次我闺蜜买了盒桑叶酵素片,拆开满屋子青草味,吃得她天天跑厕所,所以说啊,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虽好,也得讲究个科学用法不是?
对了,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——年轻人开始流行"桑叶养生局",几个闺蜜凑一块儿,泡壶桑叶菊花茶,摆盘桑葚果干,拍张文艺照片发朋友圈,要我说这可比喝奶茶健康多了,起码不用担心长胖,不过提醒一句,体质偏寒的姐妹悠着点喝,这玩意儿性寒,喝多了肚子可要抗议。
压箱底的知识来了:真正懂行的中医开方时,会根据桑叶的采摘时节调整配伍,春桑叶侧重疏风清热,适合感冒初起;冬桑叶更偏重润肺止咳,常搭杏仁石膏,去年我咳嗽半个月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炒桑叶,那股焦香味到现在还记得。
最后说个冷知识:桑叶在古代还是"救荒神草",遇上饥荒年景,百姓采桑叶掺粮食做成"青精饭",现在想想,古人的生存智慧真是刻在DNA里,不过咱们现在就没必要这么苦兮兮了,拿它泡泡茶、做做饼,既应景又养生,多好!
(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