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小时候在山里玩,总被外婆拉着摘几片黄桷树叶子回家,那时候不懂,只觉得这叶子油亮亮的像把小芭蕉扇,哪知道它竟是老祖宗留下的'天然药箱'?"
藏在方言里的中药名
很多南方朋友可能听过"黄角叶"这个名字,其实它就是黄桷(jue)树的叶子,这棵树在重庆、四川一带的山野里随处可见,树冠能盖半亩地,枝干上垂着长长的气根,活像大自然打造的绿色秋千架,老辈人管它叫"黄角树",叫着顺口了,倒把正儿八经的"桷"字给省了。
山民口口相传的土方子
在没有药店的年代,黄桷叶就是山里人的应急药箱,被毒蚊子叮了满腿包?摘片鲜叶揉出汁水抹一抹,半晌工夫就消了肿,要是不小心摔破膝盖,老人们会揪几片叶子嚼烂敷在伤口上,既能止血又能防感染,最绝的是治咽喉肿痛,用晒干的黄桷叶煮水,咕嘟嘟喝上两大碗,第二天嗓子眼就跟抹了润滑油似的清爽。
中药铺里的正经身份
别看它土生土长,《中华本草》里可是正儿八经收了名录的,性味寒凉,归肺经和心经,专克热毒,那些年药材公司收购站的墙上,"黄桷叶"三个字写得斗大,山民们背篓里装着晒干的叶子去换钱,谁知道这漫山遍野的树片子还能变现?
现代人该知道的使用窍门
现在城里药店难觅踪影,倒是菜市场偶尔能见到卖"黄桷兰"的花贩,其实叶子才是宝贝——清明前后采收的嫩叶药效最好,开水烫过切细丝,拌在凉菜里能去火,遇上流感季,抓一把晒干的黄桷叶煮茶,加点冰糖,比板蓝根冲剂还管用,不过要记住,体寒怕冷的朋友少喝,孕妇更要避开。
实验室里的新发现
现代研究给这老古董做了"全身检查":黄桷叶里的黄酮类、多酚类物质比蒲公英还高,抗菌消炎效果堪比抗生素,有家药企正在研发黄桷叶漱口水,说是能杀灭99%的口腔细菌,看来老祖宗用了几百年的土方子,真被科学家盯上了。
夏日必备的养生法宝
三伏天最适合用黄桷叶煮"神仙水":抓两把晒干的叶子,加半块拍碎的陈皮,小火慢炖半小时,晾凉后装进玻璃瓶,一天喝三四杯,比冰镇饮料解暑还不伤脾胃,要是嫌麻烦,直接抓把鲜叶泡茶,看着叶片在开水里舒展成小船模样,暑气顿时消了大半。
最近发现小区里移栽了几棵黄桷树,物业当景观植物养着,每次路过都忍不住看看那些宽大的叶子,想起外婆当年晾在竹匾里的"药片子",这年头山里野生的黄桷树越来越少,倒是城市绿化反而留住了它的身影,或许哪天你路过街边大树,不妨抬头看看那油纸伞般的叶子——说不定你家里正缺的"去火药",就长在头顶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