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中药材进出口,传统与现代的博弈

一归堂 2025-04-28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老李在药交会上听到个新鲜事——日本汉方药企开始满世界找当归,价格比国内零售价还高两成,这年头连中药材都玩起"出口转内销"的戏码了?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日本中药材进出口那些事儿。

【暗流涌动的进出口版图】 日本中药圈有个公开的秘密:75%的原料依赖进口,2022年日本中药材进口量突破28万吨,其中光是从中国进口的就占68%,不过最近风向有点变,缅甸的草果、越南的桂皮、泰国的香茅突然成了抢手货,东京某汉方制剂厂的采购经理私下透露:"中国海关查得严,现在中小厂商都开始培养东南亚供应商了。"

出口方面倒是另一番光景,日本汉方制剂在欧美卖得风生水起,德国超市货架上的"救心丹"、美国药店里的颗粒剂,包装上清一色标注"Made in Japan",奇怪的是,这些产品用的都是中国产三七、人参,经过日本技术加工后价格能翻十倍,就像老张说的:"咱们卖原料赚辛苦钱,人家卖包装赚智商税。"

【关税背后的生意经】 中日中药材贸易藏着本精细账,拿常见的黄芪来说,中国出口到日本要缴8%关税,但加工成提取物再返销,税率直接跳到16%,大阪某贸易公司的数据显示,2023年通过香港转口的中药材同比增长37%,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在避什么税,不过最近RCEP协议生效,高丽参、西洋参的关税从15%降到5%,这让韩国供应商笑开了花。

东南亚国家也在悄悄发力,越南政府去年出台中药产业扶持政策,种植白芷、砂仁的农户能领补贴,曼谷中药材市场的老板老陈说:"现在日本客户来询价,第一句话就问'原产地能不能分散',看来是被中国环保政策吓怕了。"

【质量标准的暗战】 东京药局的规矩越来越刁钻,去年开始,日本对进口中药材实施"双重检测"——中国海关的检验报告不算数,到港还要再查农残,京都某百年汉方店的掌柜抱怨:"现在每批货都要多备三份样品,检测费比运费都贵。"反倒是日本产的栽培中药材价格水涨船高,人工种植柴胡的价格比中国野生品还高出30%。

不过精明的中国商人也在反击,甘肃某药企开发出"溯源系统",手机扫码就能看药材生长全过程,他们的党参现在成了东京汉方店的抢手货,秘诀就仨字:可追溯,这种数字化手段正在改写游戏规则。

【产业链的隐秘战争】 日本汉方制药企业的套路越来越深,他们从中国进口粗加工药材,在神户、名古屋的工厂提炼有效成分,转身就申请专利,最绝的是把中药配方改成颗粒剂,包装成"现代汉方",价格直接对标欧美保健品,横滨贸易展上,某企业展出的"纳米级人参皂苷",原料全是吉林产的园参。

中国药企也不是吃素的,同仁堂在东京开的旗舰店专供高端定制,把脉开方配药一条龙服务,更厉害的是云南几家企业,直接在日本承包土地种云苓、重楼,既避开关税又掌握源头,这种"产地前移"的策略让不少日本中间商傻了眼。

【未来战场在哪里】 最近行业里都在传,日本准备重启废弃三十年的中药材种植计划,熊本县拨了50亿日元搞甘草种植基地,北海道大学在研究人参的抗寒品种,不过老行家们都摇头:"十年树木,等他们种出来,中国市场早迭代几轮了。"

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技术输出,日本汉方药企现在流行到中国建厂,名义上是合资,实则把控核心技术,大连某中日合资厂的工人透露:"他们连煎药的火候都要用电脑控制,说是'数字化传承'。"这种产业渗透比直接进出口更值得警惕。

站在2024年的节点上看,日本中药材进出口早已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,当中国药企在东南亚布局种植基地,日本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,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重塑整个东亚中药产业生态,下次再去药铺抓药,说不定手里的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