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老李啊,上个月你囤的那20吨前胡可算押中宝了!"在亳州中药材市场的茶馆里,老周端着紫砂壶直拍大腿,这位做了二十年药材生意的老江湖也没想到,去年还卖5块钱一斤的前胡,短短半年竟蹿到30元大关。
药商老李的"惊险一跃" 要说这波行情的活教材,非安国药商老李莫属,去年秋天他到皖南山区收前胡,正赶上产新季,药农们蹲在路边叫卖,统货才4块8一斤,老李看着堆成小山的药材直跺脚:"早知道该租个冷库全收了!"
谁料今年开春,形势急转直上,安徽岳西遭遇倒春寒,刚冒芽的前胡冻伤一大片,老李接到药农老陈的电话时,对方在电话那头直叹气:"往年这时候该采收了,现在地里七成都是黄叶。"
三大推手引爆行情 (1)天公不作美:主产区安徽、湖北、陕西接连遭遇极端天气,岳西县3月低温导致减产30%,陕西商洛5月冰雹又打坏2000亩示范基地,老药农王师傅掰着指头算账:"种子成本涨了两倍,人工费每天200块,再不涨价就得喝西北风。"
(2)资本嗅到血腥味:深圳某私募6月突然现身亳州市场,一口气吃下500吨库存,更蹊跷的是,某中药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,前胡原料储备量同比暴增400%。"现在仓库里存着的不是药材,是金条啊!"有业务员在朋友圈发暗语。
(3)配方颗粒带飞需求:国家药典委新规要求配方颗粒必须标注产地,这让前胡这种道地药材成了香饽饽,康美药业采购经理透露,今年前胡采购量同比增加3倍,"有家同行把明年的订单都签了"。
市场里的众生相 在荷花池药材市场,河南药商小张正对着手机骂娘,他三个月前20元入手的80吨前胡,现在账面浮盈400万,可天天盯着K线图不敢出手。"群里都在传缅甸发现野生前胡,也不知道是真是假。"
玉林市场则上演着"冰火两重天",经营多年的陈老板守着空荡荡的仓库发愁:"早知道该听小儿子的话做期货套保。"而隔壁刚入行的小夫妻却喜笑颜开,他们误打误撞囤的50吨选装货,现在报价已经翻倍。
暗流涌动的风险区 "这波行情透着邪性。"年近七旬的刘老先生摸着胡须分析,"以前前胡涨价最多持续俩月,这次连旱涝保收的甘肃货都跟风涨,明显有人坐庄。"更让人揪心的是,某电商平台突然出现大量"云南野生前胡",价格比正品低四成。
后市到底怎么走? 药市分析师小吴拿出数据说话:目前市场存量不足2000吨,而年需求量已突破8000吨。"按这个缺口,价格站上50元不是梦。"但他话锋一转,"得警惕政策风险,就像当年的党参,炒到80元后直接触发成本调查。"
给新手的保命指南 打算进场捞金的注意了!老江湖们总结出三条铁律:第一,别碰全检不合格的硫磺货;第二,盯紧海关数据防进口冲击;第三,学点农业知识,今年内蒙试种成功的话,明年可能就是有价无市。
夜幕降临时,亳州交易中心的电子屏还在跳动,老周说的"乱世出英雄"正在这片千年药市上演,只是不知道最终站在山顶的,是嗅觉灵敏的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