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胸口闷得像压了块石头,半夜突然心慌惊醒,白天动不动就出虚汗……这些小毛病去医院查又没大问题,但确实影响着生活质量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在《黄帝内经》里说过:"心主血脉,其华在面",心脏不舒服都会在脸上、舌头、指甲上露出马脚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五位中药界的"护心卫士",它们可是调理心脏问题的高手!
血管清道夫——丹参 说起护心中药,第一个登场的必须是丹参,这味带着淡淡苦味的草药,可是中医眼里的"心血管清洁工",记得去年邻居王阿姨总说胸口刺痛,西医检查说是轻微心绞痛,后来老中医给她开了个丹参饮,每天用丹参切片泡水喝,半个月就见效了。
丹参最厉害的是它能双向调节血液状态:血液黏稠时帮你稀释,出血时又能止血,现在药店里常见的丹参滴丸,就是提取了丹参里最有效的成分,不过要提醒的是,孕妇千万别碰这味药,它活血的力量太猛,容易动了胎气。
止血补血双料冠军——三七 云南白药的核心成分就是三七,这味"金不换"的神奇之处在于既能止血又不留瘀,我表舅前年心梗手术后,医生就让他每天嚼三七粉,刚开始他还抱怨苦得皱眉,结果三个月后复查,原本受损的血管内皮居然修复了不少。
现在很多人把三七当保健品吃,但其实它最适合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,早上空腹用温水冲服2克三七粉,就像给血管做晨间操,不过阳虚体质的人要慎用,这玩意儿性温,吃多了容易上火。
心脏的能量充电宝——黄芪 别小看这个长得像鸡爪的草根,它可是中医给心脏充值的"能量卡",老中医常说"黄芪补气,气行则血行",特别适合那种整天疲惫不堪、说话有气无力的气虚型心悸,我同事长期加班熬夜,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齐,老中医给他开了几味药,其中黄芪用量最大。
黄芪最好的搭档是当归,这对CP能气血双补,体虚的老人可以用黄芪15克、红枣5颗煮水代茶饮,喝上两周就能感觉爬楼梯不喘了,但高血压患者要控制用量,过量可能引起头晕。
心阴滋养液——麦冬 经常感觉心跳快、失眠盗汗的朋友,八成是心阴虚了,这时候就要请麦冬出场,这个甜甜的滋阴高手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它"主心腹结气,伤中伤饱",特别适合现代久坐族,我试过用麦冬配乌梅煮酸梅汤,不仅解渴还能缓解午睡后的心慌。
有个简单判断方法:如果舌头红得发亮像草莓,嘴角总起皮,大概率是心阴虚,用麦冬10克、莲子芯3克泡茶,连喝三天就能感觉到变化,不过腹泻期间要停用,它润肠通便的效果太明显。
高原圣品——红景天 这个生长在雪山岩石缝里的植物,堪称心脏的"抗压战士",去年我去西藏旅游,导游特意准备了红景天口服液,说是能预防高原反应引发的心悸,回来查资料才发现,它不仅能提高耐缺氧能力,还能改善心肌缺血。
现在上班族压力大导致的胸闷,用红景天特别合适,取15克红景天切片,加枸杞10克炖鸡汤,每周喝两次,连续一个月会发现抗压能力变强了,但甲状腺功能亢进者要慎用,它含有类似兴奋剂的成分。
这些中药虽然好,但使用时要注意三点:第一要辨证施治,气虚补气、血瘀活血、阴虚滋阴;第二要控制剂量,多数中药都不是越多越好;第三要持之以恒,中药讲究慢调细养,如果出现持续胸痛、呼吸困难等情况,一定要及时就医,平时配合穴位按摩(内关穴、神门穴)、适度运动,才能让心脏真正健康跳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