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祖宗留下的驱虫方,比西药还管用?

一归堂 2025-04-28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老一辈人常说的"肚子里有虫"?我奶奶就总说,以前穷苦人家的孩子瘦巴巴的,十有八九是肚里揣着蛔虫,那时候可没有打虫药,全靠山里的草药解决问题,最近我朋友家孩子总说屁股痒,去医院检查说是蛲虫,开了西药却不敢吃,这倒让我想起小时候见过的中药驱虫妙招,今儿就跟大伙儿唠唠这事儿。

老中医眼里的"虫症"玄机

前年我去云南采风,认识了个八十岁的赤脚医生老周头,他屋里挂着串干枯的草果,说是专治寄生虫的"三剑客",老周头吧嗒着旱烟说:"你们年轻人只知道抗生素,咱老辈人对付虫子靠的是望闻问切。"

他随手抓起把黑褐色的种子:"这是使君子,蛔虫见了它就像耗子见猫,记住要炒熟了吃,生嚼会拉肚子。"又指着竹篓里的南瓜子:"新鲜上市的最灵验,连壳带仁捣碎,小孩子吃上半碗准见效。"最后拿出块暗红色的根茎:"这可是宝贝,雄黄泡酒擦肛门,蛲虫晚上爬出来就被熏跑了。"

老周头说这些偏方看着土,里头大有学问,蛔虫怕酸,使君子正好带酸性;南瓜子含葫芦素,能麻痹虫体;雄黄里的砷元素更是以毒攻毒,不过他也叮嘱:"这些猛药得掐准分量,就像炒菜放盐,多了伤人,少了不管用。"

厨房里就藏着驱虫高手

别说,老祖宗选的驱虫药全是家常食材,记得我表姐怀孕时便秘,老中医让她每天吃10颗红枣,后来才知道,这枣子不单补气血,还能顺便把肠道里的寄生虫收拾了,那年月产妇营养不良,肚子里养着蛔虫的不在少数。

去年去川西出差,看见藏民晾晒石榴皮,当地老人说这玩意儿治绦虫是一绝,不过要配着槟榔嚼,他们把晒干的石榴皮碾成粉,和槟榔片卷在酥油饼里,看着古怪却真有奇效,据说解放前马帮汉子常年吃这个,既能打虫又能提神。

最绝的是雷公藤的用法,浙南山区有个习俗,立夏那天家家户户煮青蒿水,大人小孩每人喝一碗,青蒿里的某种成分能让蛔虫麻醉,借着肠蠕动排出体外,我们试过把青蒿晒干揉碎,装在棉布袋里当香囊,果然苍蝇蚊子都不敢近身。

那些年见证过的驱虫实录

我外甥小时候瘦得像麻杆,夜里磨牙声能把屋顶掀翻,他姥姥硬是喂了半个月的炒使君子,小家伙拉出来的粑粑里全是扭动的小虫子,现在孩子壮实得像小牛犊,体育考试总拿第一。

邻居王婶更绝,她家孙子肛门瘙痒好几个月,医院开的药膏越涂越红,后来用棉签蘸着白醋抹患处,三天就不痒了,原来醋酸能破坏蛲虫的生存环境,这招还是她当赤脚医生的爹教的。

最惊险的是同事小陈的经历,有次我们去贵州采风,他贪嘴吃了半生不熟的溪鱼,半夜腹痛如绞,苗族阿婆赶紧摘来新鲜的苦楝树皮,掺着蜂蜜让他灌下去,第二天他排出条三尺长的绦虫,吓得我们集体去做了胃镜。

中西医结合的新玩法

现在药店里卖的中美史克肠虫清确实方便,但老中医们也在琢磨新花样,有位老先生把鹤虱子磨成粉,掺在麦芽糖里做成驱虫软糖,孩子们当成零食吃,既不痛苦又不用灌药。

广州那边流行椰子水送服槟榔片,据说椰汁里的脂肪酸能增强药效,还有人把榧子仁炒香磨粉,装进空心胶囊,早晚各吞两粒,连吃三天就能清理肠道。

不过要我说啊,再好的驱虫药也比不上预防,小时候我妈总让我们饭前洗手,灶台边永远挂着苦艾绳,现在想来,那些挂在屋檐下的干辣椒串,不只是调料,更是天然的驱虫剂。

使用秘方的那些讲究

老周头常说:"驱虫如打仗,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。"不同虫子得用不同法子:

  • 蛔虫怕酸:使君子配乌梅汤
  • 绦虫恋脂:南瓜子拌香油
  • 钩虫喜甜:雷丸粉调蜂蜜
  • 蛲虫畏光:雄黄点肛周

给孩子用药更要谨慎,我表姐给女儿驱虫,都是把使君子炖猪瘦肉,借肉香掩盖药味,剂量也有讲究,3岁娃5颗,每大一岁加1颗,最多不超过20颗。

最要紧的是观察反应,吃完药要盯紧大便情况,如果拉出活虫子别慌,那是药物起效了,要是肚子疼得厉害,赶紧煮碗姜糖水暖腹,虫排干净后脸色会转红润,胃口突然变好。
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,去年回老家发现村口的老药铺改成了奶茶店,玻璃柜里摆着枸杞拿铁、山楂气泡水,唯独不见了那些装着土方的粗陶罐,或许这就是时代变迁吧,只是希望老祖宗的智慧别真的失传了,下次家里小朋友再喊肚子疼,不妨试试这些古法,说不定比吃药片管用呢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