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越来越热,很多朋友都说感觉身体黏糊糊的,嘴里发苦,脸上冒油长痘,肚子胀气还便秘,其实这些都是湿热缠身的表现!今天我就带大家认识5个祛湿热的经典中药方子,都是我跟着老中医学习整理的,效果特别明显。
先搞清楚什么是湿热体质 很多小伙伴分不清湿热和上火的区别,湿热就像梅雨季节的墙壁,又潮又闷,典型症状有:
- 头发一天就油得贴头皮
- 脸上反复长红肿痘痘
- 嘴巴黏糊糊,舌苔黄腻
- 大便粘马桶,小便发黄
- 总觉得身体沉重,犯困没精神
祛湿热必吃的5种中药茶
-
三豆饮(湿疹救星) 材料:绿豆30g+赤小豆30g+黑豆20g 做法:三种豆子洗净加水煮40分钟,当水喝 注意:煮完的豆子别扔,连豆带汤一起吃效果更好,特别适合后背长痘、皮肤瘙痒的朋友,坚持喝两周能明显感觉皮肤变清爽。
-
四神汤(水肿克星) 茯苓10g+薏米15g+山药10g+芡实10g 这是广东人煲汤必备方子,特别适合久坐族,每天用保温杯焖泡当茶饮,对小肚子突出、四肢浮肿特别管用,记得薏米要炒过才不寒凉,超市买现成炒薏仁更方便。
-
荷叶决明子茶(大肚腩杀手) 干荷叶5g+决明子8g+陈皮3g 这个搭配堪称脂肪搬运工,尤其适合饭后腹胀、游泳圈明显的上班族,建议下午3点后别喝,不然晚上容易饿,加点山楂片还能改善口味。
-
茵陈红枣茶(口臭终结者) 茵陈15g+红枣3颗+甘草2片 这可是护肝祛湿的经典组合,对早起口苦、眼睛发红、胁肋胀痛特别有效,煮的时候先用冷水浸泡药材半小时,煮开后转小火15分钟,每天早晚各一杯。
-
土茯苓炖汤(痛风福音) 土茯苓30g+眉豆50g+鸡骨架1副 每周喝两次这个汤,关节肿痛、半夜抽筋的情况会明显好转,切记鸡肉要去皮,炖汤时加几片姜去腥,痛风急性期可以不加肉,只喝素汤。
祛湿热的生活小窍门 光靠吃药可不够,这几个习惯要坚持:
- 每天踮脚尖走路5分钟,促进下肢循环
- 睡前用艾叶水泡澡,水位过脚踝就行
- 戒掉牛奶、冷饮、奶油蛋糕这些生湿食物
- 中午11点前敲带脉(腰部两侧),一次100下
不同人群用药讲究 ① 上班族:推荐四神汤+穴位按摩 久坐伤脾,每天上午冲泡四神汤,下午揉按足三里和阴陵泉,既能祛湿又能缓解肩颈疲劳。
② 熬夜党:必喝三豆饮+早睡 熬夜最伤肝胆,喝完三豆饮记得11点前睡觉,配合敲打胆经(大腿外侧),第二天脸色不会蜡黄。
③ 产妇妈妈:陈皮粥最温和 产后体虚不适合猛药,用陈皮5g+大米50g煮粥,既能祛湿又不伤气血,记得煮到米花开花。
最后提醒大家,中药调理贵在坚持,一般连续喝半个月配方茶,配合清淡饮食,身体就会有明显的轻盈感,如果症状严重或者长期不见好,一定要找专业中医师把脉开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