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身边咳嗽咳痰的人又多了起来,邻居王婶捂着胸口直叹气:"这老毛病真是折腾人,年年吃药年年犯!"她说的是慢性支气管炎,医学上叫"气管炎",看似小病却能把人折磨得够呛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摸透了这病的脾气,几味常见的中草药就能把反复发作的咳嗽摁住,今天就给大家说说那些藏在山野里的"气管炎救星"。
被忽视的天然消炎药——鱼腥草
在云南山区,老乡们管它叫"折耳根",城里人当凉拌菜吃,却不知道它是治气管炎的高手,前年我陪父亲去贵州采风,当地苗族阿婆教我个土方子:新鲜鱼腥草洗净捣汁,加蜂蜜调匀,每天早晚喝一小碗,父亲喝了半个月,原本半夜咳得睡不好的毛病真就减轻了,现代研究显示,鱼腥草含有槲皮素、挥发油,能抑制呼吸道炎症,关键是没有抗生素的耐药性。
会过日子的老辈人常在院角种几丛鱼腥草,叶子搓揉后闻着有股特殊香气,若是嫌鲜品难找,药房买的干品煮水也管用,有个快递小哥跟我分享,他跑夜车落下咳嗽毛病,保温杯里泡鱼腥草当茶喝,三个月居然断根了,不过要提醒的是,体质虚寒的人别空腹喝,最好搭几颗红枣中和寒性。
厨房里的润肺宝贝——白萝卜蜂蜜水
可别小看灶头边这白胖家伙,《本草纲目》早记载它能"下气消食,利五脏",去年流感季,我闺女夜里咳得小脸通红,外婆赶紧切半截青皮萝卜,中间挖孔灌进纯蜂蜜,放锅里蒸半小时,孩子当点心吃了两天,咳嗽声明显少了,现在每到秋冬,我家冰箱总备着脆萝卜,切片晒半干泡水喝,嗓子眼痒痒的时候最管用。
这里教大家个升级版:选那种带缨子的嫩萝卜,切薄片铺在竹匾上,晾到半透明状态,这种"萝卜饯"泡水时加点陈皮丝,既能化痰又不伤胃,记得要用陶瓷罐泡,不锈钢壶会影响药效,有位开出租车的大哥跟我说,他以前天天抽烟咳黑痰,坚持喝这个半年,现在体检肺纹理都清晰多了。
崖壁上的止咳圣品——岩白菜
川西高原的悬崖缝里,长着一种暗红叶子的小草,采药人叫它"岩白菜",二十年前我在九寨沟遇到放牧的藏族大叔,他掏出个布包,里面是晒干的岩白菜,大叔说这是祖传的止咳神药,用酥油茶煎服,再重的咳疾也能缓解,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这草含熊果酚苷,消炎镇咳效果堪比西药。
现在人工种植的岩白菜在药店能买到,建议选叶片完整、背面绒毛多的,我试过把3克干品掰碎,冲入沸水焖十分钟,汤色金黄透亮,喝起来微苦回甘,有次朋友家小孩肺炎出院后一直干咳,儿科医生推荐这个单方,连喝五天就不怎么咳了,注意新鲜岩白菜有毒,必须用炮制过的干货。
树皮里的千年智慧——桂皮紫菀饮
中医讲究"以皮治皮",很多树皮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克星,我老家有棵百年桂树,每年剥下的桂皮晒干收好,遇上有人咳嗽不止,奶奶就会取5克桂皮加10克紫菀,砂锅熬出浓褐色药汤,紫菀这味药特有意思,看起来像杂草,却是润肺化痰的高手,配上温通经络的桂皮,寒咳热咳都能有效。
现在药店有现成的紫菀饮片,搭配肉桂粉更方便,有位中学老师告诉我,他上课多说话就咳嗽,用这个方子代茶饮,三年没再犯过,不过阴虚火旺的人要少喝,容易上火,最好上午喝,下午改喝百合银耳羹平衡药性。
晨露中的祛痰利器——车前草
清明时节回老家,常看见老人凌晨提着篮子去田埂摘车前草,这种到处可见的野草,其实是天然化痰剂,新鲜全草洗净绞汁,兑温水加少量食盐,对付黄痰黏稠特别见效,我试过把晒干的车前草装布袋泡茶,专治早晨起床喉咙堵着一口痰的毛病。
有次跟中医院退休的刘大夫聊天,他说车前草配蒲公英是绝配,春天采集两者嫩芽,开水焯过后凉拌吃,既能清热又不伤胃,快递员小李就是靠这个偏方,把吸烟引起的慢性咽炎给调理好了,不过孕妇要慎用,车前草有利尿作用,体质偏寒的人可以搭配生姜片。
这些草木虽好,但使用也有讲究,急性发作期建议先看医生,中药更适合调养体质,比如寒性咳嗽要配生姜,热咳加梨皮,痰多加冬瓜子,最重要的是忌口:少吃肥甘厚味,远离冰镇饮料,我认识个烧烤摊主,自从戒了啤酒加辣串,配合喝鱼腥草茶,十年的老慢支再没住院过。
老话说"三分治七分养",治气管炎更是如此,这些祖辈传下来的草木方子,就像家里的老陶罐,看着不起眼,却能盛满岁月沉淀的智慧,与其到处试新药,不如看看山间田头的这些宝贝,说不定你常年咳嗽的毛病,就在某味草药的